零点小说网
首页 > 言情 > 大运河 > 第十六章 庸官无德抢献祥瑞 尚书领旨实地探河

第十六章 庸官无德抢献祥瑞 尚书领旨实地探河

目录

  半夜,二糊从外面哼着戏文,踩着鼓点儿,器宇轩昂地回家:“把一张弯弓忙拿手,

  搭箭先云雾头,

  红蛛我把青龙救,

  才搭救李渊唐国公。

  国公有难秦琼救,

  秦琼有难无朋友,

  罢罢罢来休休休,

  酒⾁朋友一笔勾!”

  李大娘在门口截住二糊,嗔怪道:“一天到晚,也不知道你咋这么大的精气神,这都半夜了,也不着家!”

  二糊嬉⽪笑脸:“跟师傅学了一段新戏文,叫《秦琼起解》,可带劲了,我给您老唱一段儿。”

  李大娘跟着二糊来到牛棚里,小声说:“二啊,娘今天给你说个正经事儿。”

  二糊说:“啥事儿啊,我这会儿有点儿困了。”

  李大娘说:“你给我好好听着,你哥哥整天这么不醒人事儿,可就苦了你嫂嫂,这么年轻,就守活寡。”

  二糊说:“谁不说呢,真是件难事儿。”

  李大娘又问道:“你心疼你嫂嫂不?”

  二”说:“心疼啊,整天哭鼻子抹泪的。”

  李大娘说:“那你就真娶了嫂嫂,反正你哥也好不了了,咱把人家的闺女留在咱家里,心亏啊!”二糊说:“嫂嫂倒真是个好人儿,模样儿又好,要能到我们小窝班里唱戏,绝对出彩儿!”

  李大娘生气地说:“什么唱戏,你就知道唱戏唱戏,娘给你说正经事儿呢!”

  二糊说:“可是,我答应过师傅,唱不出名堂来,决不成亲,娶媳妇也要娶个唱戏的。”

  李大娘生气地说:“不行,这事儿听娘的,你嫂嫂多好的人儿啊!唱戏的可不中,我不叫她进我的门儿!”

  二糊说:“我们出去云游四方,走到哪里唱到哪里。”

  李大娘双手一拍,悲从中来:“我怎么生了这么个样的人啊!我以后可依靠谁啊?”

  二糊奇怪地说:“娘,你哭啥来,不就是唱个戏吗?又不是出家当和尚,咋还不能为您老人家养老送终了?”

  李大娘生气地走了,一边走,一边抹泪:“小兔崽子,我只要能活动,也不用你养老,唉,我是可怜我那媳妇儿啊!”金陵皇宮奉天大殿,朱棣上朝,百官朝拜。他说:“洪武朝经济拮据,太祖下令限制进贡,由一岁一贡改为三岁一贡,⽇本限为十年一贡,大明与海外关系几乎断绝。朕决定改变这种局面,派一名将官去下西洋,不取钱财,不谋土地,以颁正朔于诸国,恢复‮华中‬为万国正统为要。”

  百官齐奏:“圣上英明!”

  朱棣说:“嗯,这次下西洋,不比平时征战,要以和为贵,协和万邦,诸位爱卿,朕派谁去合适呢?”

  大家面面相觑,议论纷纷。

  姚广孝出列启奏:“臣保奏弟子三保郑和出使,他出⾝回教世家,又给和尚我学习菩萨戒,西洋诸国多信仰佛教或清真教门,况且在皇上⾝边长大,深受皇帝德行善言之熏陶,对皇帝忠心耿耿,一定会不辱使命!”

  朱棣说:“找这么个人还真不好找,那就封郑和为钦差总兵太监,将二万官兵,择吉⽇从江苏刘家港出发!”

  郑和出列:“谢主隆恩,臣当不惧艰难险阻,心向大明,光耀‮华中‬!”

  朱棣:“诸位还有何本奏?”

  各地‮员官‬争献祥瑞。

  南知府出列:“圣上,我南卧龙岗前出现瑞麦,一株多穗,亩产甚⾼,请圣上过目。”

  太监接过麦穗,呈给皇上。朱棣看后,赞叹不已:“民以食为天,我朝的麦子一个麦秆能结出三个穗来,确实是吉祥之兆啊,解学士,好像有一首唐诗是怎么写瑞麦的?”

  解缙出列应对:“ 唐朝诗人张聿有一首《馀瑞麦》,诗曰:‘瑞麦生尧⽇,芃芃雨露偏。两岐分更合,异亩颖仍连。’”

  朱棣说:“且不管它是不是尧舜之时才会出现瑞麦,近来郡县屡奏祥瑞,独此为丰年之吉兆,好啊,请礼部荐之宗庙。”

  松江知府启奏:“本府辖內发现野蚕结茧,请圣上过目!”

  朱棣接过太监转呈上来的野蚕茧,⾼兴地说:“诸位爱卿都来看看,野蚕也能结茧了,瑞麦保百姓有饭吃,蚕结茧预示着百姓有⾐穿啊,请太子荐之太庙。”

  云南省布政使出列:“启奏圣上,我省千名百姓联名,发现有七彩祥云。”

  朱棣说:“好啊,七彩祥云预示着吉祥如意,我朝奉天承运,继承大统,是得到老天爷认可的。”

  苏州知府捧着一个⽟瓶,出列启奏:“我苏州府寒山寺前出现甘泉,甘之如醴,一城百姓奔走相告,今取甘泉之⽔,呈皇上品尝!”

  太监接过来⽟瓶,喝了一口:“确实甜,真甜啊!”皇帝含笑点头:“天生祥云,地出甘泉,说明我朝得天之造化,天之保佑,一定会天长地久。请史官一定要秉笔直书,记下这些祥瑞,勿得隐瞒!”

  济宁知州杜晓言手提一个木盒,跪下就拜:“启奏皇上,我这里也有祥瑞呈上。”

  朱棣点点头。

  杜晓言打开木盒,端出⽩鲤鱼。顿时,朝堂之上,腥臭熏天,君臣纷纷掩鼻。

  朱棣大怒:“这是什么?快赶出去!”

  几名太监拖住杜晓言就往外走,杜晓言大声喊冤:“冤枉啊,皇上,武王伐纣时,就有一条大⽩鱼跳到了武王的船头,这条大⽩鲤鱼跳到了我州衙前的空地上,这是祥瑞,是祥瑞啊!”朱棣“嗯,有点儿道理。”

  一位礼部‮员官‬说:“周武王伐纣之时,确有⽩鱼跳船的记载,微臣为皇上祝贺。”

  朱棣摆摆手,说:“这也太臭了,祥瑞应依德而至,⽩鱼若果为祥瑞,朕更当修省。朕不是改朝换代,是继承大统,恢复洪武朝纲!”

  大学士解缙已经忍无可忍,他出列禀告:“皇上乃真龙天子,承天命,应民意,各地所献之物,真假待考,来路不明,不过是人眼、惑人心、用于邀宠的工具罢了!昔唐朝太宗皇帝曾云:‘如朕本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给人⾜,虽无祥瑞,亦可比德于尧、舜。若百姓不⾜,纵有芝草遍街衢,凤凰栖苑囿,亦何异于桀、纣?’况且靖难之后,百姓疾苦,更应百废待兴,励精图治,望皇上三思,下令各郡县噤止上报祥瑞! ”

  姚广孝听罢,心中暗喜:天下之大,就你一人明⽩?皇帝暗许各地呈报祥瑞,这是显示他朱棣为天下正统啊,你胆敢唱反调,这哪里是给各地‮员官‬找难看,这是扫皇帝的兴啊!你解缙的好⽇子到头了!

  果不其然,朱棣闻听,然大怒:“各地呈报祥瑞,或有真假待考、来路不明之处,但也是对我大明王朝的忠心。解学士将朕比喻为桀、纣,是何居心?”

  百官纷纷响应:“解缙受主隆恩,不思回报,却居心叵测,恶意中伤,真是罪该万死!”

  “请皇上赐死解缙,以正视听!”

  朱棣说:“解学士,朕念你腹有诗书,才华横溢,免你一死,贬官广西,不,我要把你贬官趾,到越南督办饷银去吧!”

  解缙却不以己悲,执不悟,仍然大声呼喊:“皇上,祥瑞都是假的,您要心系苍生,励精图治啊!”太监们把解缙拖出了朝堂。

  朱棣叹了口气,若有所思,他又问道:“我这里还有一个折子,是济宁同知潘叔正奏议重修会通河的事,说从山东济宁向北只有二百里淤塞,修通了这一段,运河全段就能贯通。诸位爱卿认为怎么样啊?”

  百官纷纷反对:“真是无稽之谈啊!”“现在能开河吗?元朝不就是因为征召民工修⻩河,才灭亡的吗?”

  宋礼出列:“臣运送巨木,深受运河阻隔之困,臣以为潘叔正的奏议可行,这是一件利在当今,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皇帝点点头:“嗯,宋爱卿,那就请你到济宁州实地查看会通河的情况,是否能够开工治河,据实奏来!”

  宋礼叩头:“臣领旨!”

  路边长亭。宋礼前来为解缙送行,两盘凉菜,一壶浊酒,二人把酒临风,潸然泪下。

  宋礼说:“舂雨兄,趾远在天涯之南,路途遥远,一路风餐露宿,您要多多保重!”

  解缙潇洒地说:“学士我正好寄情山⽔,超然物外,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疏通运河任重道远,朝里有奷侫当道,宵小横行,尚书大人更要多多保重!”

  宋礼说:“我们⼲了这杯酒,就此作别,劝君更饮一杯酒,南出金陵无故人!”

  解缙:“庄生久矣喜逍遥,陶令何曾恨枯槁。啜醨不醉也徒然,一笑千金永相保。只要我的这把骨头不埋在越南,我们就后会有期!”

  宋礼抱拳相送:“后会有期,送走舂雨兄,我也该上路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