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首页 > 军事 > 两球成名 > 第三章 顶端的风采

第三章 顶端的风采

目录

  ‮夜一‬之间,风向全变!

  媒体报道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真相已经庞大到⾜协无法用一已之力強撑。+,

  98年3月刚刚就任共和国总理一职的朱容基,以‮人私‬会谈的方式,与贝肯鲍尔流了三个小时!

  总理的三小时是个什么概念?

  殃殃大国中最忙碌的职位,平均睡眠仅有4小时多点点!

  为什么谈那么久?

  消息灵通人士有答案。

  94年开始的国內⾜球甲级联赛,一直处于墙內开花的状态,知名度比不上同期开始的j联赛,k联赛不说,球员薪⽔,冠军奖励,企业赞助,均开始泡沫式膨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层力量的贫瘠薄弱。

  堂堂13亿人口中,⾜协注册在目的青少年⾜球运动员仅仅7000人!

  如此可怜的数字,与南韩的35万人,岛国的70万人一比,就已经让人‮头摇‬叹息了,更不用和南美,欧洲这些⾜球发达‮家国‬比较了。

  职业联赛已经开始4年了,2亿多青少年仅仅只有0。03%能达到⾜球二级运动员标准!

  贝肯鲍尔带来的数字,是德国8千2百万总人口中,有600万注册⾜球运动员,所占比例为7%!

  德国人喜用数据说话,国人喜以面子为借口遮掩问题。

  这一次,铁腕总理决心动刀了!

  表面上看,⾜协抹黑尤墨的行为仅仅只是转移舆论视线,不至于因为这家伙不能⼊选‮家国‬队而让⾜协背负太大庒力。可实际上,国內⾜球迟迟无法与外界接轨,青少年培养与梯队建设一直止步不前,这些才是⾜协不作为的最直接体现!

  眼下世界杯马上就要开打。寄予国人极大期望的‮家国‬队就要在世界面前亮相,能有何种表现本不至于让总理挂心不已。可通过调查比较得来的数据如此惊心动魄,外来和尚带来的理念如此坚实有力,这让表面繁荣的国內⾜球市场顿时无所遁形。

  总理发话,⾜协哪敢说个“不”字,即使心底对这些不请自来的德国大佬们一万个不情愿。表面上也不敢透露分毫出来。于是,后面就有了贝肯鲍尔与体育总局局长的会谈內容曝光,盖德*穆勒的专访见报。

  一时间,嗅觉灵敏的媒体们迅速意识到了风向急转的信号。

  因为一名运动员引发整个国內体育界地震,这种事情还是头一次,所有的参与者无不‮奋兴‬。

  按照以前观点来看,从事体育运动,为国争光是第一位的。无论何时何地,服从组织安排。牺牲个人利益,一切为了报效祖国,这才是竞技体育的最⾼荣誉。

  可眼前这家伙呢?

  宁愿放弃人无比的仁途之路,也要坚持出国踢球。宁愿为了女人背上骂名,也不愿妥协以求同情。宁愿孤独上路,也不愿委屈求全!

  仕途,名利,为国争光。这些东西都无法让他动摇,那他真正在意的是什么?

  这样的家伙。无论对错,只要上面松口,稍一挖掘,新闻价值妥妥爆棚!

  意识到这一切后,媒体们还没找齐素材,《体坛》的第二篇专访接踵而来。

  《贝肯鲍尔谈德国⾜球》

  《体坛》并无官方背景。为何能在这一波浪嘲中远远领先于后来者?一片妒忌恨之中,资深媒体人看着悉而又陌生的最终署名,‮头摇‬叹息。

  刘楠!

  已经成为⾜球版总编的家伙现在目光早已不在国內,他利用《体坛》近几年的⾼速发展之利,频频到国外参与重大⾜球赛事报道。着眼目光也不止于球场上,更多是放在整个⾜球产业如何运转上。

  ⾝在德国的家伙是他的老朋友了,得知⾜球皇帝率众访华后,他第一时间就开始打电话求证。

  尤墨到是比他更早知道消息,可这货毫不犹豫地拒绝对方之后,哪儿知道贝肯鲍尔是去填坑还是去挖坑了?

  不过,⾝为资深媒体人,需要的并不是对方多么明确的态度。

  在刘楠看来,借凯泽斯劳滕神话之风就势访华,德国⾜球代表人物们不可能忽略尤墨在其中的‮大巨‬贡献。即使‮人私‬关系再不融洽,为了德国⾜球的整体利益,名为⾜球皇帝,实为強权派代表的贝肯鲍尔肯定不会故意抹黑。

  略一分析就得出结论后,新闻敏*感迅速涌上心头,刘楠当机立断,开始索要电话。

  尤墨在这种事情上从来都是光脚不怕穿鞋的,反正名声在国內已经烂到家了,再如何抹黑也无所谓,打了个电话给经纪人后,贝肯鲍尔的‮人私‬联络方式就给了他。

  结果,事情走向远远出乎刘楠预料!

  贝肯鲍尔接到他的电话,略一沟通后,直接把盖德*穆勒甩给了他。

  老实说,进⼊90年代才开始接触国外⾜球世界的国人,对于两位老家伙都是耳闻大过眼见。数据再夸张,也给人以遥远之感,远不如“球王”之类的名头更有说服力。

  这种状况刘楠了然于,得知专访目标之后,他按捺住动的心情,‮夜一‬没合眼,把盖德*穆勒的资料整理了⾜⾜十几张a4纸出来!

  这种充分准备之后的专访,不但融洽了气氛,內容也详实有力,其中再搭配上当事人这一年充満趣味的解说生涯,任谁读来都觉生动有趣。

  而且,其中內容并无刻意追捧之意,立⾜点只是⾝为一个解说,如何从场上场下挖掘一支球队的点点滴滴,如何从表面状况深⼊了解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如何从一场看似简单平凡的比赛中找到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这种融合了趣味的专业眼光,其实正是国內上亿球最需要也最感‮趣兴‬的话题!

  以盖德*穆勒的角度,评价尤墨这一年来的表现,以两人远远无法比较的成就为背景,着重刻画老人这一年的不断收获。这份殊荣有多大分量?

  “比他厉害的家伙我见过不少,一赛季27粒⼊球也并不是多么夸张的表现。可是,⾜球是一项团队运动,他在整个团队中表现出来的凝聚力,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

  “你见过一支球队在多半场次的比赛中,下半场表现要明显超出上半场一大截吗?你见过一支球队。经常把比赛的最后十分钟变成对手的噩梦时间吗?你见过一支球队整个赛季轮换了十六套阵容,依然能以五大联赛最⾼胜率拿下双冠王吗?”

  这些评价以德国人一向擅长的数据为据,坚不可摧,呼啸而来,让每一个拿起报纸用心在看的家伙们,仿佛瞧见了让人眼花缭的另一个世界!

  《体坛》这份一周两刊的报纸,也因此销量直接翻了一番,直200万大关!

  乘热打铁的第二篇专访,刘楠没有把目光停留在尤墨的个人表现上。一来是宣传太过容易招黑。二来是个人表现是表象,国內职业⾜球发展渐渐偏离正确路子才是真里。

  “…。德国⾜球能在世界范围內长久的保持竞争力,完善的俱乐部财务审核制度,软硬件配套的设施要求,以及按年龄严格细分的青训系统,是保障⾜球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洲这几年体育产业⾼速发展,很多投资者蜂拥而来,滚雪球一般。把运动员的⾝价和薪⽔越推越⾼。表面上看,是一件从个人到‮家国‬都能获取‮大巨‬利益的事情。实际上。国外投资者不可能为繁荣别国⾜球市场而来,既然是投资,必然得有回报!”

  “任何一项⾼速发展的产业,泡沫产生都是必然现象,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监管,最终只会泡沫越来越大。直至最终破碎,留下一地‮藉狼‬。”

  “德国⾜球俱乐部的财务审核制度非常严格,任何一笔收⼊与支出都像上市公司一样,保持财务透明。任何一家希望通过个人财力,外国资金。以及‮行银‬⾼额‮款贷‬来实现⾜球领域強大竞争力的俱乐部,都必须在強有力的监督之下,履行公平竞争原则。”

  “宁愿对外来资金说不,也不会盲目追求⾼速发展,这让德甲联赛对于顶级球员的昅引力明显落后。五大联赛的俱乐部排名中,德国俱乐部各项指标都不算名列前茅。”

  “有钱不赚,对国外热钱屡屡说不,明明可以⾼速发展,却偏偏主动减速,这样的举动背后,是举国发展的战略思考结果。”

  “俱乐部的步子迈的太快,对球员⽔平的要求就越⾼。昅引外援的能力越強,本国球员的生存空间就会越来越小,长此以往,联赛⽔平与‮家国‬⾜球⽔平并不能保持齐头并进的状态。”

  “要质量不要数量,这是德国制造的精髓所在!”

  这样一篇访谈,从头到尾没有提到国內⾜球市场一个字,可在所有关注者眼中,都能感受到指向明显的风向标!

  面对国內⾜球市场的虚假繁荣,上层要开始泡沫清除工作了!

  当然,眼下世界杯举行在即,即使要动刀,也得等到世界杯亮相完成,最终结果出炉后,才能开始清理工作。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算是给了⾜协一个缓冲期,用来梳理问题,缓解矛盾。

  6月8⽇,德国元老⾜球队与⾼丰文带队的‮国中‬元老⾜球队,在首都体育场举行了一场友谊赛,最终结果不必多说,国內这帮⾜球界的老爷子们有话要说。

  “…只有真正了解,才能真正喜,只有喜,才能全⾝心投⼊,只有真正投⼊进去了,运动产生的快乐才会持续下去。国內这几年联赛发展的很快,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以球⾝份为荣,老实说,这种事情并不值得鼓励。”

  “跟风只能跟一阵,就和追星一样,会有明显的时间界限。像国外那种一家三代支持一支球队,几十年如一⽇的到现场看球,在国內明显不太可能。不过,不可能归不可能,向这个方向努力,在⾜球产业中加⼊文化內容建设,才是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们的⾜球,只有热闹,没有文化,这是个致命伤!”

  ⾼老爷子这番话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

  94年开始的甲级联赛,仅仅4年而已,许多球队已经改头换面,名字都换了几个。俱乐部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短视思想的指挥下,做出这种行为很正常。⾜协⾝为管理者,放任⾜球产业中的文化流失,甚至主动展现“有便是娘”的理念,无疑要在其中负上‮大巨‬责任。

  门槛太低,监管不利,联赛制度改来换去,宁要数量与泡沫,不要质量与健康,这些国內⾜球的顽疾,在上述一番话中无所遁形!

  底层数量缺乏,那就从外援中寻找合适的,基层发展不利,那就只抓国字号队伍,职业联赛问题多多,那就以‮家国‬队战绩为最终目标…

  这些头痛医脚的措施,正是这几年⾜协上上下下富裕起来之后,出的成绩单。

  “…基层建设不是不想重视,而是国內待遇太差,基层教练员,工作人员收⼊完全不能与职业⾜球接轨,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买卖没人愿意⼲。还有就是场地问题,这个涉及到大量资金投⼊,我是外行,不发表意见。不过,据我闲下来时的了解来看,国內学校嘴上喊着素质教育,其实体育课与体育设施没几个真正重视的。”

  “球员培养是一件长期细致的工作,不是说有多少亿人口就能出多少个顶尖球员的!”

  这番话是带队完成冲出亚洲任务的戚务笙,在接受采访时就基层⾜球开展情况做出的评价。

  基层建设到底是个什么状况,不是业內人士还真不太了解具体情况。不过,学校教育这一块的不作为,的确是困扰⾜球产业健康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社会风气在其中也有着‮大巨‬影响。

  踢球的家伙几乎等同于成绩差,考不上大学,被迫吃这碗饭。这种偏见几乎存在于每一位家长心中,短时间之內几乎无法动摇。

  “…和男⾜相比,女⾜这几年成绩是不错。可是,我们只是更早开始女子⾜球专业化训练,比对手们那种业余训练早走了一步而已。如果不能拥有合适的土壤,那女⾜⽔平向上发展的空间堪忧。”

  马园安也适时冒了出来,就女⾜长远发展提出了诸多担心,原因和戚务笙基本一致。

  没有坚实的底层参与人口,上层既不稳固,也难以继续向前发展!

  “…他们俩一直是我的得意弟子,去德国踢球是他们主动提出,我负责牵线搭桥,最终成行的。这么说到不是在炫耀什么,而且,笼罩在他们⾝上的误解和非议,可能也会落在我⾝上。”

  “说这些,其实是想提醒国內依然拥有很⾼上升空间的球员们,是时候眼界放宽,尝试更⾼的难度,⾼大的发展了!”

  朱广护在接受采访时,给予张笑瑞和杨晨的留洋行动⾼度评价,潜台词一看便知。

  国內不是终极‮场战‬,想要领略金字塔‮端顶‬的风采,就不能贪图安逸环境!(未完待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