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首页 > 热门 > 乡村卖货郎驭女记 > 第35章 有则飞得老高

第35章 有则飞得老高

目录

  第35章 有则飞得老高

  “我也觉得舒服,我很喜欢拉风箱。”二浩说。“哦…那你每次拉风箱都拉多久啊?”灵英问。“我不知道,反正很久,有时个把小时爷不出来。”二浩这还是洪老太教的,一定要等出来才算完成。

  “什么?个把小时?没记错吧?”亲家吵架那天灵英刚好不在家,没有听到二浩在芝英里灌的事,以为二浩说的出来就是的意思。

  “真的,还每次出来都到被单上,芝英的东西太小,装都装不下。”二浩说。“二浩,你也学会说大话了?”灵英听得一楞一楞的,哪有听说男人得那么多的?太夸张了吧?

  “嫂子,我没说大话,你没看见芝英每天刷被单吗?那都是芝英那里装不下出来脏的。”二浩发现灵英竟然不相信自己说的话,不说话的声音也响了起来。

  “嘻…嘻…”灵英看二浩着急有些好笑,也没有继续接话,把砧板上的葫芦瓜倒进锅里,拿铲子翻动了几下,用锅盖子盖了起来,之后发现竟然还有一小块沾在菜刀上,于是又用手拿了下来,把锅盖掀起一条扔了进去,重又盖好盖子。做着这些事,灵英的心里却一直在想着二浩的话。

  刚结婚时,林浩也是几乎每天都要跟她做,那时候可真幸福啊…每天都能在天上飞一回,神仙似的,不过林浩最长的一次也才数到四百二十一就了,记得那次自己好像来了两次,最后两人都汗浃背疲力尽。这二浩怎么可能会那么厉害呢?

  时间那么长还能那么多,可是听他说话好像又不像说大话。想到如今林浩的身体,连一个月一次都保证不了,灵英不垂头丧气起来,唉,要是我也能够尝尝这么长时间的,那该有多好啊!可是灵英也就是想想,手里的活计却没有停下来,一直到菜烧好用盆碗盛好,铁锅里也飘出了米饭的香味。灵英用手背抹了抹额头上的汗珠,从身后的水缸里舀出一瓢水来倒进白色的脸盘里洗了下手。***

  灵英看饭菜都差不多了,便洗了洗手,先是轻轻地在地上甩了甩,然后在前的围裙上擦干了,最后伸手到身后想要解开围裙的带子。哪知道不知怎么搞的,原本应该是一拉就散开的活结,这时候变成了死结,任灵英怎么使劲就是r解不开。

  “二浩,你过来,帮嫂子把这带子解一下。”灵英无奈只好求助在旁边看着热闹的二浩。“嗯…哦。”二浩不知在想什么,半天才反应过来。

  可是二浩的脑子笨,手也灵巧不了,解了半天还是没解开,不懂三四的人火气倒是来了,一生气猛地一拽围裙的带子,想干脆扯扯断得了。这一扯,不要紧,扯出了很多的事端来。

  这一扯,带子没断却把毫无防备的灵英猛地往后退了一步,不多不少,被子包裹得紧紧的股蛋子,刚好顶在了二浩翘起来的硬邦邦的大上。灵英是个过来人,被硬邦邦的东西一顶,先是一楞,马上就明白过来了。

  转过身来,看着二浩的裆问道:“二浩,你怎么硬起来了,你想什么呢?”“嘿嘿,我想拉风箱了,它自己就硬起来。”

  二浩双手隔着子握着自己的巴,看着灵英嘿嘿地傻笑了起来。“你,你不怕我告诉你哥,被你哥打死吗?”灵英嘴里说着,眼睛却仍看着二浩的大,心里默默地对比着林浩与二浩他们的究竟谁的更长。

  “我哥说了,想想没关系,看看也没关系,我不动手就行了。”二浩心里确实怕林浩的,所以一直谨记着林浩的话。“嗯…算你识相,不过如果你让我看看你的巴有多大,我就不告诉你哥。”

  其实如果他们搞到一起去,只要被发现,那不管是谁先主动,灵英都比二浩更怕林浩,因为二浩就是一个傻子,骂了就骂了,气不过要打你就打一通,反正又不至于真的被打死。

  灵英就不同了,她是正常的人,还是个女人,别人都会说是你勾引的二浩,或者觉得即便二浩想强暴你,你也应该有办法全身而退,你没有全身而退,那肯定是内心就没想过要退,而是心想着被

  不过灵英此时倒真没心思想着要勾引二浩跟自己做,但她非常想搞清楚一件事,那就是他们两兄弟究竟谁的更更长?

  看到二浩这么怕林浩,料想如果自己不说,二浩死也不敢主动说出去。于是她这才对二浩说了那番话。“嫂子,你要看就让你看就是了,反正我站着不动就是了。”

  二浩心想,你告诉林浩也没关系,反正我没动手动脚,你要看就让你看呗。说着就把子褪了下去,出一硬邦邦的大鸟示威似地昂着头。灵英没想到自己的计谋这么容易得逞,看到二浩在外面的巴得意地笑了一下。

  端详着二浩的巴,灵英发现跟林浩的比起来没什么突出之处,长短细也是半斤八两。既然外观差不多,那么问题来了,二浩的巴为什么战斗力比林浩的巴强那么多呢?

  这看似没什么明显区别的表象之下,是不是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惊人秘密呢?好吧,就让我好好看看,仔细瞧瞧,探寻一下其中的秘密。

  灵英这么想着,便在二浩的间蹲了下来,两手捉住二浩的大,上下左右开始翻看起来。就在这时,厨房的入口处悄无声息地进来一人。却说矮人这天从隔壁村收了摊,见天色还早便往平垟村而来。

  这是条难得一见的公路,当然在现在看来,充其量也就是条能勉强供公共汽车开过的简易公路。宽度比车身宽不了多少,人走在路上听到汽车声,要事先笔直地侧身站在公路边,车子才能过得去。

  不过,那时候的公路(当地叫车路)其实汽车并不多,一天也就早晚两趟公共汽车,不像现在路上都是私家车。

  那时候这路上来得最多的是拖拉机,因为拖拉机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既可以坐人,又可以拉活,技术也没汽车那么复杂,最主要的当然是价格没有汽车那么死贵。

  但是这路上的拖拉机也只是比汽车多一些而已,远没有来来往往随处可见的境地,人们仍然对拖拉机还是比较遗憾的,就比如平垟村的人,都对附近几个村有几辆拖拉机,主任是谁?基本上都能说得出来。这情形就跟现在大家对城里有几家超级市场一样了解。

  矮人在当地也算是个名人,很多人都认识,本来有辆拖拉机的主人倒是乐意搭他一程的,可是矮人想到半道上还有几户独门独户的人家,说不定也会买点针线,所以便婉言谢绝了,自己挑着箩筐沿路向平垟村走去。

  途中经过一段公路,它的边上是一片农田,田野上有很多人正忙着抢手稻谷。一家一只一米五左右宽口的大木桶,当地农村叫稻桶,意思就是主要用来收割稻谷用的木桶。

  稻桶的上边竖着一卷竹蔑编织的桶簟,稻桶有一米高左右,再在边上夹了卷桶簟,于是就有了两米高的样子。

  可是桶簟没又围死稻桶的四周,而是留出一截五十公分的缺口,在缺口处人们按了一架梯子,大家叫它稻梯,梯子下边稍宽抵在稻桶的底部,稍窄的一头卡在稻桶的上边沿。收割的时候,大家把几茬稻谷的杆子集中起来,也不能太大捆,大约两手刚好握住。

  男人们双手握住稻秸杆,头下脚上,先从身体的侧面拿到身后,然后快速地高高扬起来,用力地把稻穗的那头砸在稻梯上,谷子便四下飞溅,有的往前溅到桶壁上接着又掉落在桶里,有的直接从梯子横齿与横齿之间的隙里掉落到了桶里,也有的则飞得老高,溅到了桶簟上被弹落在稻桶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