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先去睡了
当然,随着我们之间逐渐建立起亲密的⾁体和灵魂关系,秋之家的这个习惯就成了我的福利…小兰姐回忆着当时的场景,轻轻牵着我的手“那时候的绿⽪火车,窗户还能打开,我们就扒着窗户边沿一起看夜里的灯光。
虽然大部分时候什么都看不到…不过我是不怀念那个时候啦,所谓什么‘绿⽪火车的浪漫’…感觉追求这东西的人多少有点不切实际的幻想。”
“倒是,能和小凌一起坐火车,就是很好的体验了…一边听着火车的动静,一边听着小凌的心跳…”小兰姐靠在我的左肩上,在座位的角度差之下,耳朵也能贴在我的左口。
“其实我觉得,火车本⾝就是一种特殊的浪漫,还记得那片铁路穿过的紫藤萝花海吗?那里是我们的小秘密基地,很久没有去过了…”小月姐自然也知道那一小片地方“希望旅途中能够发掘这种人迹罕至的景⾊呢。
跟旅游团的话,似乎要沿着固定的路线,时间安排我看也有点赶…”我们姐弟三人都是今年⾼考,也都考进了本市最好的大学。
我因为部分继承了⽗亲那堪称恶魔的知识,又在小时候就在这里兼职有机化学助教,选专业的时候就选择了化学,希望能够在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上有所建树,也希望自己可以将噤忌罪恶的知识用在正轨上,继续探究家族⾎脉的秘密。
小月姐选了医学院,想当一名儿科医生,虽然我和小兰姐都不太同意,也告诉姐姐儿科医生会受到难以想象的心理庒力,但小月姐就是有着与生俱来的孩子王体质,和各种小孩之间都有着很強的亲和力…
而小月姐自己也说,这种体质从小就让小兰姐和小凌都和她非常亲近,也许这才是秋之家真正的基石。走文科的小兰姐则是选择了文学院,继续走她的创作与研究之路。
“小时候我们经常溜到大学里玩,现在能去那所大学,也好的…”我和两位姐姐的初⾼中恰好就是这所大学的附中,所以我们的生学生涯目前都和这所大学紧密相连。
想到这里,我忍不住陷⼊了回忆,在这所大学內,我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神奇事件:当助教时和大无脑的大学校长叶芸芝有了不太愉快的相处,遇到了一位名字很好听的旁听大姐姐,叫颜香玫。
后来还知道她和妈妈一样,在年纪不大时就有了好几个孩子,最后还和她有了一次分别时的绵…很快,我就将以大一生新的⾝份重返这座校园。
而和这所大学紧密相连的,不只是我们姐弟三人。机手恰好响了,是姑妈梁秋瑜发来的一条私信:“我通过了洛大的招聘,新学期我就是大学的英语老师啦,很可能还可以接着当小凌的英语老师。”
作为英语老师的姑妈,出于对她女儿(也就是我堂姐梁秋菡)的照料,在我和菡菡姐都上小学时,她就是我们的小学英语老师。
后来在附中初⾼中六年的学制之下,瑜瑜姑妈又恰好换了职业,从小学老师改为初⾼中老师,恰好又接着教我们英语…也就是说,我从小学到现在的英语老师都是同一个人,也让我达成了“初中和⾼中都能到英语老师”的成就。
消息的末尾,瑜瑜姑妈又发来了一张她面试时的正装照。姑姑微微打卷的秀发有着浅浅的酒红⾊挑染,简约精致的妆容和耳饰项链,既有大学老师的⼲练,又有英语老师那种特有的时尚气质,女式小西服下的一对満巨啂显得含蓄了不少,而黑⾊包臋裙的“含蓄”就让瑜瑜姑妈的纤
丰臋更加
人,恨不得从背后把她抱起来
…
偏偏这张照片里,姑妈是翘着二郞腿坐在椅子上的,两条含
女特有丰腴感的⾁丝长腿
叠,⾜踩的细
暗面⾼跟鞋有一只正朝着镜头翘起…
如果瑜瑜姑妈在线下当着我的面摆出这个势姿的话,恐怕我早就扑上去了吧?“好哦…或许可以和姑妈流一些外文文学?”小兰姐和姑妈的关系反倒相当不错。
虽然初⾼中并不要求生学的英文写作能力,但小兰姐⾝上那和巨啂一样蔵都蔵不住的才气,哪怕是在英语课和试卷上也相当引人注目,而当梁秋瑜从“瑜瑜老师”到“瑜瑜姑妈”再到和大家一起在同一张上⾚裸相见之后,她和小兰姐也就成了亲密的好友。
这份消息很快也由姑姑发给了小兰姐,只是没有那张给我看的自拍福利,小月姐朝着我又侧了侧⾝“幸好这张照片不是妈妈拍的,不然肯定会想方设法在里面加⾊⾊的东西,比如故意拍到上的
罩,让小凌觉得妈妈上半⾝是真空上阵,在面试的时候穿那种红底黑⾊亮漆面的⾼跟鞋,用袜丝脚尖挑着鞋子对着镜头晃悠…”
小月姐倒是很懂妈妈的各种玩法,是不是该说“不愧是亲生⺟女”了嘛?一路上我们分享着耳机一起听音乐,听累了就依偎在一起聊聊天,火车也到了目的地。
暑期的火车上乘客密集,每一站都有不少人下,还有不少人上,实在是不方便做⾊⾊的事。下了火车已是夜里,却仍是热燥不减,火车站人流量也很大,明明看着出口很近,却半天都挤不过去。
尤其是旅游团里还有不少上了年纪的游客,导游的旗子就走得更慢了,人群里,我紧紧拉着小兰姐和小月姐的手,防范着四周可能出现的扒手,幸好姐姐们的个子也⾼,不容易走失,在火车站外
远的地方才找到大巴,集合又花了很久,陈旧的大巴车上有着那种劣质空气清新剂和旧车特有的那种难闻气味。
小兰姐在被火车站的人群挤了一路之后,已经有些不适了,这大巴车上的浑浊空气,我一闻到就皱起了眉头,安排小兰姐坐在靠窗的位置,将老旧的手摇车窗开到能帮姐姐通风,又不会吹痛她的头的程度。
“这个旅游社是不是不太靠谱哇…”而当导游把我们带到宾馆时,我们的表情就顿时有些绷不住了。这宾馆仅仅是从外表看,似乎更适合的名字应该是“民宿”而且像是上个世纪才有的建筑风格,简直就好像是我们幼时记忆里的住所。
那时和贫民窟无异的房子,我们可不想再体验了。“说不定里面不会很差…小心电线…”更超乎我预料的是,旅游社安排的住所是六人间,三张上下铺。
房间內还算⼲净整洁,但同行的大爷们很快就困了,排队洗漱后就纷纷⼊睡,连聊天都没几句。
机手上则是传来小月姐悄悄发来的抱怨:“小兰姐今天有点不舒服,先去睡了,但我们这个房间的阿姨觉睡打呼噜,我看小兰姐好像也没睡好,一直在翻⾝…”
“我找那个导游去,不行就在外面住。”我实在坐不住了,如果连通和住宿条件都如此差,那这趟跟团的旅游,后面会怎么样
本没法想。看群里的导游还没睡,我就直接穿上⾐服找到他的住所,询问后面的旅游具体安排。
导游虽然说着后面的⽇子会安排更好的住宿和通行条件,可也没法说清具体的通工具,我向他礼貌地征求后面的住宿店酒清单,这位导游也支支吾吾地说不清,更可气的是,当我说要和亲人一起住在其他店酒时,这位导游以“不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