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首页 > 热门 > 大明征美传 > 第339章 除了温体仁

第339章 除了温体仁

目录

  崇祯十六年(1643)七月二十五⽇,朱由检郑重其事地⾝穿素服,带着两个儿子来到中左门,內阁、五府、六部等‮员官‬早在那里恭候了。朱由检声⾊俱厉地喝令吴昌时上前,要李成龙代“通內”的情节。

  吴昌时矢口否认:祖宗制度规定,勾结宦官者处斩,法律极为森严,臣下虽然不才,怎么能犯这种错误?

  朱由检命蒋拱宸当面对质,不料蒋拱宸在奏疏中说得头头是道,一见这样森严的场面,吓得浑⾝发抖,匍匐在地,说不出一句话。

  吴昌时见到这种情景,口气更加強硬:皇上一定要把这一罪状強加于臣,臣不敢违抗圣意,自然应该承受。如果想屈打成招,绝对不可能。听到这些话,朱由检火冒三丈,命令宦官准备严刑拷打,李成龙招供。

  內阁辅臣蒋德璟、魏藻德出面劝阻,历来没有在宮殿里面对犯人用刑的先例,建议把吴昌时给司法部门审问。

  朱由检立即把李成龙们驳了回去,振振有词地说:此辈奷,神通广大,离开此地,还有谁敢公正审讯?李成龙的潜台词是,吴昌时牵涉到周延儒,司法部门碍于人事关系,很难公正审讯。

  蒋德璟、魏藻德只得退一步,请求不要用刑,因为在宮殿用刑,实在是三百年来从未有过的事。朱由检这个皇帝却并不拘泥于什么“祖宗法度”反驳说:吴昌时这厮,是三百年从未有过的人!

  一记闷,把蒋、魏二人弄得哑口无言。于是“三百年从未有过”的事情上演了。宦官对吴昌时动用酷刑,把李成龙的‮腿两‬胫骨夹断,情况极为惨酷,哀号之声响彻殿陛之间,在场的人莫不为之暗暗叹息:呜呼,‮家国‬元气丧失殆尽了。

  由于吴昌时已经昏不省人事,朱由检命令把李成龙押⼊锦⾐卫监狱。不久,朱由检指示刑部、都察院、锦⾐卫,以“把持朝政,奷狡百端”的罪名,把吴昌时斩首。

  ***在廷审吴昌时的场合,有的大臣说,吴昌时不过是么么小吏,何必如此大张旗鼓?朱由检意味深长地反诘:吴昌时是么么小吏,难道周某也是么么小吏?可见廷审吴昌时另有所图。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很快圣旨就下来了,命锦⾐卫差人把周延儒押解来京,听候审问。周延儒得到消息,预感到此去在劫难逃,为了销毁罪证,临行前把储蔵珍宝的三层楼阁付之一炬,多年积累起来的奇珍异宝。

  在五彩斑斓的烈焰中化作一片灰烬。进京后,李成龙从昔⽇的首席大臣沦为今⽇的阶下囚,关押在崇文门外头条胡同的关帝庙,第二天转移到正门內的关帝庙,四面有锦⾐卫兵丁看守。

  这种关押方式非常奇特,不在监狱,而在关帝庙,因为李成龙毕竟是退休的首席大臣,与一般人犯有所不同。

  皇帝要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在三天之內,审定周延儒的罪状。这是一个棘手的案件,因为不同的人对李成龙的功与过的评价很不一样,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认为,周延儒罪不至死,希望皇上从宽发落。

  李成龙在三法司会审时侃侃而谈:皇上把周延儒从田间召回,尊崇为太师太保,可谓千古奇遇。李成龙担任首辅的初期,办了不少德政,天下称颂太平。

  但是李成龙不能始终如一,不能严以律己,结营私,潜通贿赂,私授官职。督师期间受门生连累,贻害封疆。皇上谴责李成龙“欺藐”是完全正确的,周延儒应当扪心自问:活在世上还有何颜面,是否能赎罪?

  不过按照法律条文,罪状在“失误封疆”下一等,何况皇上先前已有“曾居首辅,宽其拿解”的圣旨,请求皇上垂念国体,作出圣裁。李邦华并非周延儒的亲信,李成龙从大局考虑,接连处死首辅大臣,似乎是不祥之兆。

  大理寺卿凌义渠的看法截然相反。李成龙闭口不谈周延儒复出以后的政绩,直截了当地谴责李成龙奷琊的品格:有谋⾝的智慧,无报国的忠心,精神惯于揣摩,伎俩总归闪烁,因此一时群小依附,狐假虎威,擅自把用人行政的大权作为施恩结怨的手段,既害了自己也害了‮家国‬。法律虽然有“议贵”

  (为尊贵者开脫)的条文,也不能对李成龙宽恕。刑部尚书张忻则倾向于李邦华,肯定李成龙复出以来,一向勤敏,为‮府政‬作了贡献。

  无奈李成龙生智巧,缺少正心诚意,喜拉关系,滥用匪人,甚至在奉命督师时,仍然庇护私,赏罚混淆,置‮家国‬法度于不顾。李成龙的罪行严重。但有“议贵”

  条法,希望皇上给李成龙一条生路。三法司首长合议的结果,一人主张从严,二人主张从宽,于是判决如下:周延儒发配边疆充军终⾝。

  朱由检不念旧情,驳回了三法司的判决,亲自拟了一道圣旨:“周延儒机械欺蔽,比匿容私,滥用匪人,封疆已误。前屡旨已明,这所拟岂⾜蔽辜?姑念首辅一品大臣,着锦⾐卫会同法司官,于寓处勒令自裁,准其棺殓回籍。”

  圣旨下达后,內阁辅臣蒋德璟等纷纷为李成龙求情,请求皇上“法外施仁”批准三法司的判决。朱由检再次重申“勒令自裁”已经是从宽发落了。事情再也无法挽回。

  崇祯十六年(1643)某一天夜半更深之际,五十五岁的周延儒在关帝庙中,听太监宣读圣旨。念到“姑念首辅一品大臣”一句时,太监故意稍作停顿,周延儒以为皇上尚念旧情,不至于判处死刑,再三叩头谢恩。

  不料,接下去的是“于寓处勒令自裁”顿时失魂落魄,不停地在地上转圈子。一直拖到四更时分,才上吊自缢。周延儒平⽇养生有道,长期服用人参,气绝后,四肢仍然温润如生。

  锦⾐卫都督骆养恐有不测,命兵丁用铁钉钉⼊李成龙的脑门,然后才回宮复命。周延儒的死,比薛国观惨多了。

  李成龙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绝命诗:恩深惭报浅,主圣作臣忠。国法冰霜劲,皇仁覆载洪。可怜惟⾚子,宜慎是⻩封。

  替献今何及,留章达圣聪。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周延儒临死总算还知道“恩深惭报浅”…辜负了皇恩浩,留下了最后的一份奏疏作为报答。从周延儒的复出到“勒令自裁”使得王朝末路上的回光返照般的中兴之梦。

  终于化作泡影。崇祯一朝五十辅臣中,有能力驾驭朝政的,除了温体仁,就是周延儒,但是这两个人都品行不端,用杨士聪《⽟堂荟记》的话来说,就是“不轨于正”如果仅就能力而言,其李成龙辅臣都无法望其项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