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未雨绸缪
李意书自然不能说出实话来,此时只笑道:“一事不烦二主!王爷曾带过兵,比起太子来,想来要关心多。况且这做甲⾐之事,也不是一⽇两⽇,若是走漏风声,让外敌得知,倒是得不偿失了。下鲁钝,只将此事于王爷才放心,至于何时呈于皇上只凭王爷方便,况且这防箭⾐只是雏形,尚有需改良之处,还请王爷多多费心了。”
贤王笑道:“卿既如此说,那本王便见机勉力而为!万不敢负卿之所托!等他⽇本王进上此⾐时,意书乃是大功啊!”
李意书忙道:“一切只为了我大齐百姓社稷!”
林景周见事情已办妥,便又上来凑趣,三人又一同喝起酒来。
贤王挲摩着那外袍,含笑道:“真是难为意书了,竟细心至此,想出此等妙法御敌!”
李意书脸上略带了几分不自,忙一阵喝酒混了过去,他自认为掩饰得很好,贤王与林景周都是心中有谋算之人,看人识物眼睛毒辣得很,见他如此,均目光闪烁,复又归于平静。
沈秋君姐妹因为庄子上一番闹腾,感情反倒真好了很多。
此次回城便同车而行,一路上说说笑笑,倒是打发了枯燥了行程,直到进了京城,这才依依不舍地分开。
早她们出发时,就令家人马加鞭地回府去报信。沈夫人得知女儿要回府,急忙让人好好收拾房间,又命人将沈秋君所需被褥等全拿出来太地里晾晒。
正忙活中,沈秋君已经与二姐作别,回到府里了。
看到眼前忙众人,沈秋君心中酸涩,拉着⺟亲手,笑道:“我又不是客人,哪用得如此,我回来现收拾就行。”
沈夫人笑道:“你坐马车颠簸一路也怪累,这一回来就收拾地妥妥,大家都舒服!”
沈秋君搂着⺟亲,轻轻将头靠⺟亲肩膀上,喃语道:“⺟亲对我真好!”
沈夫人温柔地笑了笑,也回手轻抚着女儿満头乌发,心里却打算,马上就到女儿十六岁生辰了,再添首饰时,虽要素淡,却也该精致繁复些才好。
这温馨静谧一幕,却被沈⽗略带嫉妒声音给打断了:“呵呵,难道除了你⺟亲对你好,⽗亲就对你不好了吗?”
沈昭宁也旁做委屈状地看着妹妹。
沈秋君抬起头来,笑道:“⽗亲和兄长当然对秋儿也好,只是方才你们不啊!”
沈夫人含笑看着他⽗子二人,奇道:“今⽇回来这样早?”
沈⽗笑道:“去北边事已经差不多了,部里没什么事,正好宁儿也下值,便一同回来了!”
沈秋君静静看着家人笑脸,果然金窝银窝不如自己草窝,还是自己家里舒服了。
不管自己与姐姐们恩怨如何,一笔写不出两个沈字来,不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话,总是⾎脉相连,守望相助,至少为了皇后之妹名头,她也不能坐视不理,让李瑶琴庒姐姐头上。
沈秋君见家人都说差不多了,这才开口道:“女儿庄子上几⽇,听人讲那小归山不是咱们家了?”
这话一出,便如符咒一般,就把沈家夫及沈昭宁脸上笑容给凝住了,空气中便弥漫出清冷气氛来。
沈秋君便又笑道:“果真不是咱家了?是因为女儿原因吗?”
沈夫人半天才找回自己声音,这才有些发涩地说道:“那处地方贫瘠很,一年没出产不说,还要赔进去许多银子,所以就把它给处理掉了!”
沈秋君看了看⽗⺟与二哥,轻声说道:“那是祖业,宁可⽩空着,也不能卖。如果是因为女儿,那就赎回来吧,免得女儿将来难见沈家列祖列宗!”
沈夫人看了丈夫一眼,忙笑道:“卖了就卖了,也算不是祖业,不过是时间长了些罢了。”
沈秋君笑道:“其实我也不关心是什么祖业,实说了吧,我听人讲,那里可能会有温泉,听人说那要是治百病,所以咱们还是买回来,若真是如此,那可就挣好多银子呢!”
沈⽗见女儿笑容満面,提到银子时,眼神真如星辰般闪亮,知道女儿真心不介意,倒是自家小心太过了,于是便笑道:“什么银子不银子,一个小荒山头而已,若真是有温泉,咱们这样人家还真去经营不成!你既然喜,明⽇我让管家去问问!”
沈夫人虽有些不太同意,但当儿女面,也不好驳了丈夫话,便只笑也不做声。
沈秋君知道这事就算是成了,还以为自己要费很大⾆呢,却原来如此简单,她便松了口气,暗道:有这样⽗⺟,自己前世今生都不该有怨,否则便是不知惜福了。
与沈秋君相比,李瑶琴未雨绸缪却艰难多。
此时李瑶琴坐自己小院子里做针线活,心浮气燥,总扎了指头,不由歇了手,看着庭花阶柳,自嘲道:怪不得人都说女生外向,果然不假!如此大功劳,竟然推开⽗亲,送到贤王手上。
这段时⽇为了避太子之祸,她连自己小院子都极少出了。
因为⺟亲病了,少不得由她亲自为兄长打点行李,这才略出庭院透透气。
除了那些常规之物,为防万一,她动手制作了那件防箭⾐,比着前世要提早了好几年。
如前世她将防箭⾐功用及作法告诉贤王一般,哥哥果然也嗅到此间契机,便要寻了⽗亲去商议。
幸好被她急急拿话阻住。
除了字面意思外,她想到此时若是将防箭⾐献上,除了城安伯府一外,怕是受益多还是太子。
太子本就只笼络了几个文官罢了,京城大后是军中揷不进手去。
如今此时贤王为避嫌疑,不再理会朝堂诸事,皇上为了大局安稳,也必会将此事于太子去做。
如此一来,太子却成了众将士恩人了,到那时必会有人追随于他,于贤王大业却是大大不利。
而且哥哥此时还只是一个书生,所谓军事谋略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而那防箭⾐又是出手女子之手,有心之人必会看出破绽。
那太子虽是草包,他⾝边能臣谋士却也是有,若到时一力追查到底是何人所做,未必不会翻出自己来,自己这段时⽇⾜不出户却是⽩做了,到时贤王也未必能帮得了自己了。
如此倒不如直接将功劳摆到未来皇帝面前。
她信得过贤王品行,虽然为了大业也会有些变通之事,但是他既然是自己此生良人,却也只装看不见,不管贤王会如何去做,总是有他原因。
当然除了帮助贤王外,她也有自己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