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折磨
杨桃听了奔月的关于早产的言论,有些奇怪地看了她一眼。
屋里,翠娘惨叫的声音一浪⾼过一浪,奔月皱眉想,这声音不对,怕是难产了。
果然,二光満头大汗地从屋里冲出来,就往院子外跑。
“二弟?究竟怎么了?”大光见弟弟神⾊惊慌,忙问。
“翠娘难产了,娘叫我去邻村请稳婆来!说着,就撞开院门跑了出去。
“小姑,邻村的稳婆很会接生吗?”奔月忍不住问。
杨桃点了点头:“朱大娘的接生绝活是是十里八乡都闻名的。”
不一会,那⽩⽩胖胖的朱大娘就被二光领了回来,钻进房中了。
屋里窄小,二光被杨⺟硬推了出来:“女人家生孩子,没你们男人的事儿!快出去!”
翠娘喊叫的声音低了些,可不一会,又⾼声喊了起来。
朱大娘推开门,绷着脸来到位院子里对二光道:“二光!你说,到底是保大人,还是保孩子?”
二光一听这话,脸⾊刷地就⽩了,哆嗦着嘴,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朱大娘!我家二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只能保住一个?”奔月问道。
“哎!孩子胎位不正,庇股先下来了,如今之计,只能保住一个了!”朱大娘叹道。
杨⺟跑了出来,欣喜地对二光说:“是庇股先出来的,我看见了,是个胖小子呀!”
“杨家嫂子!媳妇现在可是到了鬼门关的边上了,你倒是快拿个主意是正经!”朱大娘见杨⺟这般,暗暗头摇。
“朱大娘!”二光抹了一把眼泪:“还是保大人吧!”
“什么?:杨⺟一听不⼲了:“这可是老杨家第一个后代苗,以后有没有还不一定呢!怎么也要先保孩子啊!”
奔月听了这话,饶是平⽇里不喜翠娘的为人,还是义愤填膺地握紧了拳头,悲愤地看了三光一眼。
三光脸上尴尬无比,突然脑海中灵光一闪,叫道:“且慢!娘!我的一个同窗,家中世代行医,他⽗亲曾经救活过不少产妇!不如去求他!”
“好兄弟!你快去!”二光急忙叫道。
三光连连点头:“他家住在杏花村,我这便去找二叔借一匹马来!”
杏花村里乌山村不远,三光一路疾驰,请来郞中,到了天明时分,终于救了翠娘⺟子。
产房里,杨⺟抱着刚出生的孙子,儿一声,⾁一声,笑得合不拢嘴。
二光坐在前抓着翠娘的手:“娘子!为夫多谢你了,真不知道该怎么谢你才好!”
翠娘脸⾊惨⽩,轻轻哼了一声,没有理会丈夫的话,嘴角却泛起了一丝得意的微笑。
见何氏在一边看着孩子微笑,杨⺟将脸一板:“⽟姐她娘,你莫不是只比死人多口气吗?”
“婆婆,您想叫媳妇做什么,媳妇就做什么!”何氏惶恐道。
杨⺟扭头对杨桃道:“瞧瞧!家里竖着这么个木头桩子,叫我说什么好呢!桃儿,⽇后你出了门子,可不能学你这傻大嫂!”
杨桃抿嘴嘻嘻地笑:“怎么会,我是娘生的,如何能像大嫂这般不懂眼⾊!”
“小姑,那你说说,婆婆方才是想叫大嫂做什么?”奔月和颜悦⾊地笑问。
杨桃瞥了奔月一眼:“娘还没说,我怎么知道啊!瞧你这话问的!”
奔月呵呵一笑:“大嫂不懂眼⾊,跟木头桩子一样,她不知道倒也罢了,怎么你是婆婆亲生的,如此聪明伶俐的人儿,还要婆婆明明⽩⽩的说出来你才知道么?”
“你——娘!三嫂成⽇家就知道欺负人!”杨桃顿了顿脚,向⺟亲求救。
杨⺟瞪了奔月一眼,有心训斥几句,又想起前面几次被她顶撞的颜面无光,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见何氏依旧可怜巴巴地站在门前,便竖起眉⽑喝道::“还不快去厨房给你弟媳烧一碗糖⽔蛋来补⾝子!”
何氏依言转⾝而去,杨⺟嘀咕道:“养你们这些窝囊废有什么用,只会吃大米⽩面,连个儿子都生不出来!”
说到这里,再低头看看怀中孙儿,忍不住搂得紧紧的,笑容満面。
何氏在灶下,一边烧火,一边不出声地抹眼泪。
奔月走进厨房,见此情形,叹息道:“大嫂!不是做弟媳的说你,你也太软弱了,这般任人欺凌下去,可不是长久的法儿!”
“算了弟妹,咱们左邻右舍,前村后庄,哪一个妇人不是这般熬过来的?俗话说的好,二十年的媳妇熬成婆!咱们⾝为女人,就得认命!”
“大嫂,你这命,要认到哪一天呢?”
“哎!我只恨自己的肚子不争气,若是能像翠娘那般,头一胎就生个男孩,婆婆对我,定然不是现在这般。”何氏擦了擦眼泪,平静地说。
奔月摇了头摇,冷笑:“大嫂你知道吗?方才二嫂难产的时候,在院子里,婆婆极力要朱大娘保孩子不保大人,若不是三光请了郞中来,只怕二嫂现在已经是⻩泉路上的冤魂了!”
何氏大吃一惊,抬起头来,难以置信地看着奔月:“怎么会?婆婆平⽇里可是最喜翠娘的呀?”
“喜又有什么用,在她眼里,咱们这些人不过是她杨家传宗接代的器物,供她打骂使唤的丫头!”
何氏吓得赶紧向门外看了几眼,小声道:“弟妹,这可是大逆不道的话,若是给婆婆听到了,又是好一场风波!”
奔月哼了一声:“所以,即便你生了儿子,对她百依百顺,她还是要磨折你,既然如此,不如咱们联手,想个法儿——”
“厨房里都是死人不成!这么久了!三碗糖⽔蛋也做好了哇!”产房里,杨⺟又扯着嗓子大叫起来。
何氏慌得忙去取碗,用勺子舀蛋。
二光扶着翠娘,让她舒舒服服地靠在大枕头上,一口一口地喂她糖⽔蛋。
一碗糖⽔蛋下肚,翠娘的精神缓过来许多。
杨⺟上前,笑眯眯地问:“翠娘呀!你可为我老杨家立了大功了,想吃什么,我让他们去给你买!”
翠娘闭上眼睛,懒懒地道:“别的倒还罢了,就是过年杀猪的时候,我吃的那猪肝银丝面,味道还成!”
杨⺟点了点头,随即出来,见三光正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练字,忙叫道:“你二叔家的马,牵还了没有?”
“还没呢娘!这时候,估摸着二叔家正吃早饭,我等早饭以后去学堂顺路还给他。”
“先别还了!你骑着这匹马,去学堂找先生告个假,然后骑马去镇上买一块猪肝,再买几束面线来,你二嫂想吃猪肝银丝面呢!”
三光一怔,想起今⽇先生要讲解今科状元所做的八股文,连已然中过秀才的人都纷纷跑去听先生讲解,便本能地不想跑这一趟。
“娘!这是二哥生儿子呢,这一趟,该叫他跑才是!”三光呐呐道。
杨⺟斜了儿子一眼,面带冷笑:“你便存心叫娘不⾼兴吗?娘好不容易得个大胖孙子,还不是多亏了你二哥二嫂,若是指望你,老杨家早绝后了!”
三光低了头,心中暗暗嘀咕,当⽇我与奔月分房而居,您老分明是很⾼兴很赞成的,如今却又这般说我!罢了罢了!娘老的话,如何不遵,还是跑这一趟吧!”
一个时辰之后,何氏小心翼翼端着一老碗热气腾腾的猪肝面线,迈步进了产房。
“翠娘闻了猪肝面的香气,食大增,急忙叫二光扶着坐起来,伸手接过了那碗面。
杨⺟见翠娘夹了一大块面放⼊口中,又立刻吐了出来,急忙问:“怎么?你大嫂手艺不好?做得不好吃?”
翠娘摇了头摇,不満道:“太烫了!差点把我⾆头烫掉了!”
何氏忙道:“弟妹!这是刚出锅的,要吹一吹再吃!”
杨⺟哼了一声:“我就不该让你大嫂给你做!”
第二⽇,翠娘又要吃汤,杨⺟冷着脸对何氏道:“这下,可要记得昨天的事儿,把你弟媳伺候好了!”
何氏连连点头,将一只炖的⽪酥⾁烂,捡了几块
脯放⼊碗內,又浇上几勺香浓的
汤,用一个木托盘托了,捧到了翠娘房里。
这一次,何氏充分昅取了昨⽇的教训,事先用嘴轻轻地将汤吹得不冷不热,这才端到产房。
翠娘接过那碗汤,只看了一眼,就撅起了小嘴,赌气将碗往
头柜子上一顿,又重新躺下了。
杨⺟又问:“我的儿!你这是怎么了?”
“大嫂莫不是对我生儿子有意见了?”翠娘闷闷地问。
何氏完全的搞不清状况了:“弟妹!你如何说这般话语?”
翠娘哼了一声:“明知道我素⽇里不爱吃油腻的东西,还将汤炖的这般漂満一层⻩油,这是要故意跟我作对么?”
听了这话,杨⺟紧盯着何氏:“是不是你看她生了儿子眼红了,便这般对她?”
何氏吓得急忙跪下,哭道:“天地良心!弟妹生了儿子,杨家有后,我⾼兴还来不及,如何有这般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