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首页 > 言情 > 雪肌 > 第一章

第一章

目录

  “我第一次觉得事情奇怪时只有三岁。

  “爸妈、哥哥与我到海滩散步,我找到一只大海星,妈妈同我说:‘小英,看完了把它放回海滩,它家人等它回家呢。’

  “我看到冰淇淋小贩,我走近。

  “有一家人已经在那里,他们也有一个小女孩,那小孩对我说‘你好吗’,我知道她表示善意,我朝他们笑。

  “小女孩过来拉我的手。

  “妈妈这时叫:‘小英,别走远。’

  “我转过头去,‘妈妈,妈妈。’

  “不料那家人大大惊异,他们看向我妈妈,又看看我:‘那是你妈妈?’

  “忽然,他们像是自觉失言,尴尬地走开。

  “为什么,为什么他们看到我妈妈,有那样的反应?

  “妈妈叫林茜安德信,雪⽩的肌肤,碧蓝双眼,金发,在电视台工作。

  “她在沙拉罗伦斯女子大学毕业,读新闻及政治系,家族在一百年前自爱尔兰移民到多伦多。

  “外公姓奥都,经营小小咖啡店,渐渐扩充成为一间著名餐馆,叫做‘爱尔兰眼睛’,客似云来,许多明星艺人政客都是常客。

  “外公对我与哥哥十分钟爱。”

  小英问哥哥小扬:“怎么样,开头还过得去吗?”

  小扬笑笑:“若你还在十一班,我会给你甲。”

  “真气馁。”

  “你还紧记着小学老信居臣太太所说:文章开头需有特殊昅引力,叫读者追着看?”

  小英点头。

  “那真是过时的写作方式。”

  英不服气“双城记第一句是‘这是最好时刻,这是最坏时刻’,异乡人第一句是‘⺟亲今⽇辞世,或者是昨⽇’,都采取这种写法。”

  “他们是一级作家。”

  英笑了。

  “别理我,别听我,做一个写作人,第一步路就是寂寞的,别管别人说什么。”

  “扬,你第一次觉得事情奇怪是什么时候?”

  “三岁。”

  “同我一样。”

  “我不比你笨啊。”他笑。

  “你从来没与我讲起是怎么一回事。”

  “三岁,上学前幼儿班…”

  “是,一切烦恼从那时开始,一与人接触,就会有‮擦摩‬。”

  “一个⽩人男孩骂我:‘那是你妈妈?你倒想,你倒想有一个雪⽩妈妈!’”

  小英恻然,紧紧抱住扮哥手臂。

  “我的⽪肤比你更深⾊,我受到歧视,比你更多。”

  “三岁到六岁是最难受的几年。”

  “是,一过八九岁,孩子们也学会虚伪,知道当面奚落看低人家是自贬⾝价行为,所以都把‮实真‬感受掩饰得很好。”

  小英微笑“我在那时开始,在公众场所,不再大声叫妈妈。”

  “我也是。”

  “狡猾的小兄妹。”

  “后来就觉得爸妈真伟大。”

  小扬取饼钥匙“不与你说了,我有约会。”

  “玩得⾼兴点,早些回家,莫喝酒,小心驾车。”

  “你比妈妈啰嗦。”

  妈妈出差到英国去了,做一个特辑,访问英国一般市民,看他们对英‮府政‬刻意亲美作风的意见。

  林茜安德信在行內已是皇后级人物。

  英到‮家国‬电视台参观过,由衷崇敬⺟亲,只见一大班工作人员跟在她⾝边打理服装化妆,她一边看新闻稿一边坐下,最后助手喊:“三、二、林茜”妈妈抬起头来,光四,眼睛如蓝宝石般湛出晶光,微带笑容,读出当⽇头条。

  比起妈妈,小英自觉又⻩又瘦,真不像妈妈的女儿。

  妈妈不是生⺟。

  她与哥哥是安德信家庭的领养儿。

  这解释了一般人看到⻩⽪肤小孩唤⽩人妈妈时的讶异神情。

  妈妈生活圈子里全是⾼级知识分子,他们拥有异常的智慧涵养,也拥有平常人不一样的机心,深沉暗。

  他们对不相⼲的事才不会轻易表示意见,看到安德信兄妹,一直亲切招呼问候。

  普通人就比较率直。

  嘴巴不说,眉⽑也扬起,打着一个大大问号。

  有些会喃喃自语:“伟大,真伟大。”

  英幼时统共不知道特别,她一心以为⽩妈妈生⻩女儿,或是⽩爸爸养黑小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就像一窝兔子,有⽩有⻩有斑点,林林总总颜⾊,却仍是一家人。

  到了十岁八岁,才明⽩过来,人类⾎统十分奇妙,据遗传因子,⽩妈⽩爸不能生⻩⽪肤女儿。

  约六七岁时英最羡慕雪⽩肌肤,时时用妈妈的粉搽⽩面孔,又用⻩⾊⽑线结成辫子戴在头上,闹了一年,⺟亲并不阻止,让她自由成长。

  到了十二三岁,升上中学,这种烦恼自然消失,她把乌黑长发的尾梢染成鲜红,比金发更加夺目,她开始接受自己,接受肤⾊,接受领养儿⾝份。

  林茜那时已经走红,时时出差,每周工作百余小时,顾得了事业顾不了家庭,她与彼得安德信协议离婚。

  小英听到消息哭出声来。

  小扬的脸⾊也好不了多少。

  “对不起,孩子们,这不表示⽗⺟不爱你们,你仍是我们至爱,我俩仍然会同从前一般爱护珍惜你们,只是,我们决定分开生活。”

  语气平静和气,友谊分手。

  那番话并非外辞令,他俩说得出做得到,仍然尽心尽意照顾一对子女。

  英与扬功课有问题,彼得安德信曾经告假一星期在家亲自教他们微积分。

  他也是忙人,他打理一家证券公司。

  可是学校要见家长,他俩必定出席:运动会、开放⽇、音乐节…林茜好几次特地自外地乘‮机飞‬赶回来参予,从不食言。

  家里有保⺟璜妮达,煮得一手好墨西哥菜,司机是印裔的赫辛,安德信家如联合国。

  英的周记总叫老师惊喜,一次她写赫辛的家乡孟买⽔灾,她帮他筹款救灾,老师叫她在课室里大声读出原文。

  英当时说:“多难为情,我出了一⾝汗。”

  英的童年及少年生活舒适富裕,备受⽗⺟钟爱,应当是一名快乐儿童。

  但同时又充満矛盾不安,时时需要克服歧视与不公平待遇。

  她自觉不普通。

  与小扬一样,他俩早,从来不问多余问题。

  许多华裔同学⽪肤⽩皙,可是小英肤⾊略深,带一种藌糖颜⾊,又像在光中‮浴沐‬整个下午,金光闪闪,十分亮丽。

  英是外国人口中所谓神秘美人:细长大眼,尖下巴,嘴微肿,黑发披肩,只不过她不穿旗袍不穿沙笼,她穿⽩衬衫卡其

  电话响,英赶去听,原来是外公…

  “英,来一趟,我做新甜品给你尝。”

  英笑“马上到。”

  她驾车到市中心,外公在餐馆外等她。

  祖孙拥抱一下。

  “有什么好吃的?”

  “昨晚大明星李夫斯带了十多个工作人员来用餐,包了一大间厢房,大吃大喝大笑,声震屋瓦,吵得不好意思,又请全场客人喝香槟道歉,结果所有人唱起歌来,我做了一客甜品,当场命名李夫斯巧克力甜心,你也来尝尝。”

  外公金发已经掉了八九成,蓝眼却炯炯有神。

  英笑“你不叫我来看明星。”

  “时间晚了,小孩不宜上街,我替你要了签名照片,电影公司过两⽇送来。”

  外公仍然把她当小孩子。

  “他们有否给丰厚小费?”

  “有,伙计们都很⾼兴,接着下来,整整三个礼拜订座全満。”

  “恭喜你,外公。”

  外公说:“上星期‮长省‬在这里与‮长市‬喝咖啡,保镖坐临座(原文如此,似应为邻座),一谈个多小时,终于站起来走了,忘记结帐。”

  “有这种事!”

  “后来市政所秘书打电话来道歉,说马上派人来付款。”

  “你怎么说?”

  “我说由爱尔兰眼睛请客好了。”

  英拍手“好极。”

  外公静下来,看着小英“你是好孩子,有你外公就有笑声。”

  “外公。”英紧紧握住外公的手。

  厨房端出巧克力蛋糕。

  小英并不嗜甜,可是她却把蛋糕吃光光,还拿起碟子,拿到面前用⾆头⼲净。

  大家见她那样夸张,都笑起来。

  外公说:“前总理杜鲁多最喜吃巧克力蛋糕,一次,有人给他一大块,他笑说:‘这叫巧克力死刑。’”

  英说:“一家甜品店就叫巧克力死刑。”

  说说笑笑,大半小时过去。

  外公终于垂头“今⽇是你外婆冥寿。”

  “我知道。”小英声音放柔。

  “小英,你真乖巧,你看,我们现在这样好,外婆都看不见。”

  英把手放在老人手上“外婆一定看得到。”

  外公感动“是,你说得对。”

  这时有人提着一篮⽩玫瑰进来,一看,原来是哥哥与他女朋友。

  小英很⾼兴,原来他的约会在这里。

  外公忙着招呼他俩。

  小英坐窗前看街景。

  她几乎在这间餐馆长大,难得是外公一早就把小扬与她当作亲生。这家人真是没话说。

  她与小扬并没有爱尔兰眼睛,却一样受到钟爱。

  真幸运。

  半晌,小扬与他的红发女子走了。

  外公坐过来“你也回去吧。”

  英点点头。

  “你爸可有来看你们?”

  “每个月都有见面。”

  “彼得是好人,真舍不得他。”

  英改变话题:“今晚有几桌客人?”

  外公却说:“真像是前几个月的事:大雪天,傍晚,他们一人抱一个幼儿进来,说是我外孙。”

  这故事英已经听过多次,她微笑。

  上了年纪的人总喜说:仿佛就似昨天…时间与空间忽然变得模糊,其实是无法接受时间飞逝。

  “我先去看襁褓中那个,唉呀,小小一点点,才五磅多,只得十天大,眼睛很亮,褐⾊⽪肤。”

  肤⾊,英伸出双手细看。

  “接着,我又去看手抱那个,扬比较大,一直笑,他有一头狮子卷发,可爱极了。”

  扬的确有尼格罗⾎,但是可能混杂若⼲欧洲人⾎统,看上似南欧人。

  “我与外婆即时爱上你俩。”

  英微笑看着老好外公。

  “从此家里热闹起来,林茜事业又蒸蒸⽇上,可惜外婆⾝体一⽇比一⽇差…”

  英让他说个心満意⾜。

  最后才说:“外公,我改天再来。”

  老人送她出门。

  转瞬间英已是大‮生学‬。

  外公姓奥都,妈妈原名林茜奥都,嫁人后随夫姓,离婚后却照旧沿用,仍叫林茜安德信。

  奥都,一听知是爱尔兰人,安德信不一样,是一个极普通全球化⽩人姓氏,全无区域,更加‮全安‬。

  英读哲学,时时把姓氏问题细细推敲。

  哲学一字源自希腊,费罗,是喜爱的意思,索菲,是智慧,费罗索菲,即是喜爱智慧,两千五百多年前希腊人已懂得思考之道。

  英很喜这一门功课,毕业后她准备读教育‮凭文‬教书。

  至于妈妈的行业,英觉得太耀眼太紧张,不适合她。

  妈妈说:“英,电视新闻上有许多华裔面孔,你可有‮趣兴‬?”

  英也注意到,她们都漂亮得不得了,棕发厚‮红粉‬,一口美式英语。

  但是英喜平静生活。

  看着妈妈东征西讨,只觉钦佩。

  上了大学,英与妈妈约法三章,为着维持生活宁静,她决意把妈妈⾝份保密。

  同学偶尔到她家,只说妈妈出差不在家。

  有一次,好朋友藌藌来吃下午茶“从来没见过你⽗⺟。”

  英只是含笑。

  忽然电视荧幕出现林茜安德信访问某国会议员,藌藌马上说:“我的偶像来了。”

  她调⾼音响。

  只听得那议员笑说:“林茜,听说你新合约年薪千万,⾼过国会议员百倍,林茜,我等自惭形秽。”

  好一个林茜安德信,不慌不忙笑着回答:“但是,议员先生,你为爱国爱民才奉献自己。”

  那议员笑逐颜开。

  藌藌佩服地说:“看到没有,真是我辈榜样。”

  英咳嗽一声。

  “碰巧你的姓氏也是安德信。”

  同学都叫她安德信英,以为她是中加混⾎儿。

  安德信,安是平安,德是美德,信是信用,英是神气。

  藌藌说:“中文煞是美丽。”

  “完全正确。”

  “你的中文学得怎样了?”

  “还过得去,仍不能谈心事。”

  “要用⺟语以外的语言诉衷情,那是不可思议的功力。”

  两个女孩子都笑了。

  藌藌仍然是她要好同学,但却不知鼎鼎大名的林茜安德信就是英的养⺟。

  英到图书馆找资料。

  每次都如此:明明要找的是一样,忽然看到另一样,马上忘记原先要找的是什么,全神贯注读起不相⼲的资料来。

  英揶揄自己:旁骛这样多,怎似一个做学问的人。

  今⽇,她突发坐在一角脑读一本传记。

  忽然有职员过来低声说:“‮姐小‬,请你随我出来一下。”

  英以为犯规“什么事?”

  职员在她耳畔说了几句。

  英耸然动容,马上跟了出去。

  只见大堂⼊口处沙发坐着一个瘦小的华裔老太太,正在苦恼流泪。

  职员说:“她坐在那里已有半个小时,不谙英语,无法通,我们有点担心。”

  英马上过去坐到老人⾝边,用粤语问:“婆婆,发生什么事,我可以帮你吗?”

  那老人只是饮泣。

  英见她⾐裳整齐,不像流浪人,正想换一种方言,穿制服的管理员也带来一个华裔年轻人。

  那年轻人用普通话问:“老太太,你是否路?”

  老人一听路,不噤开口,一边点头一边说:“路,路,不认得回家。”

  英松口气:“呵,是‮海上‬人。”

  老人说:“对,对,我姓王。”

  英改用沪语:“王老太,你家在哪里,我送你回去。”

  职员见他们不住用各种方言试探,每种话都似⾜鸟语,不知怎么学得会,十分佩服。

  老太太像是遇到救星,拉着英的袖子不放。

  年轻人说:“我去斟杯开⽔。”

  “好主意。”

  这时,警员也来了。

  英问老人:“告诉我,你家住哪条街,电话几号。”

  “我住鲍主街,电话九三八一零三二。”

  这种号码,一听就知是华人家庭:久生发,一定生易,寓意吉祥。

  电话拨过去,无人接听,也没有接到录音机上。

  女警查过说:“附近有三条公主街:玛嘉烈公主路,长公主道,以及历山公主道。”

  老人却说不出是哪一条公主路,记得那么多,已经不容易。

  女警说:“每一条街同她兜一圈,这三条路都是同一区的住宅路,不会太长。”

  年轻人斟来一杯暖⽔,小心服侍老人饮用。

  英想:这么多人帮她,她一定回得了家。

  她站起来“我还有事,先走一步。”

  女警笑着拦住“你怎么可以走,这里只有你懂她的语言。”

  英也笑了“好好好,我留下来。”

  女警说:“请上警车,”又对年轻人下命令:“你,好市民,你也来。”

  年轻人咧开嘴笑,雪⽩整齐牙齿。

  他与英握手“唐君佑,多大电子工程系。”

  英说:“安德信英,哲学系。”

  “吴‮姐小‬你好。”

  “不,我姓安德信,名英。”

  女警扶起老太太一起上警车,王老太紧紧握住英的手不放,十分害怕。

  “带我去啥个地方?”

  英低声呵护:“回家去,今朝你是怎样的路?”

  她低头不出声。

  人老了似⾜小孩,返老还童。

  上了车,她才轻轻说:“我与女儿吵架,出门散心,上了公路车,一直载到远处下车,忽然不懂回家。”

  英点点头。她脫下外套,罩在王老太⾝上。

  英轻轻问:“什么叫长公主,难道还有短公主?”

  唐君佑微笑“长公主,即皇帝第一个女儿,读长大的长,不是长短的长,当今英国长公主是安妮。”

  “呵,真复杂。”

  “你家是‮海上‬人?”

  英笑笑“不,中文是我自己学的。”

  “学得真好。”

  “你也不差呀。”

  女警见他俩因此攀谈起来,微微笑。

  英请老人逐户辨认家门。

  老人疲倦了,有点糊涂“这一家,好像是,好像不是,门口有樱花那家…”

  可是住宅区园子全种着樱花。

  英不停拨那个电话。他们正转往历山公主道,电话忽然有人接听。

  英连忙问:“你们那里可有一位王老太?”

  对方十分紧张:“你是谁,我婆婆怎么了?”

  女警停下车,接过电话:“我是‮察警‬,婆婆在我车里,你们家的地址是…呵,原来是公爵夫人路,马上来。”

  若不是打通电话,怕找到明朝还无头绪。

  警车马上驶往公爵夫人路。

  一车人都松口气。

  王老太一直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鲍爵夫人路比较远,可是也片刻就到。

  已经有人在门口等,一见警车,奔出来接。

  那是一个中年太太,忍不住放声大哭。

  ⾝边是她的子女,不住劝慰。

  王老太下车来,被她女儿扶进屋里。

  那一对年轻男女不住鞠躬道谢。

  “请进来喝杯茶。”

  女警很⾼兴完成任务,摆摆手,驶走警车。

  英谦逊:“举手之劳,何⾜挂齿。”

  那年轻男子说:“我叫刘惠言,这是我妹妹惠心。”

  英与唐君佑也介绍自己。

  “今天认识好几个朋友,真要多谢王老太。”

  他们换了电邮及地址。

  “婆婆一失踪我们就四处找,后来才醒起应该有人在家等电话,我一进屋就听见吴‮姐小‬声音。”

  他们都以为英姓吴,这两个字对外国人来说同音。

  英也不再解释,礼貌地道别。

  刘太太出来送客。

  英问:“婆婆好吗?”

  刘太太又流泪“睡了,像个小孩似的,老人既可恼又可怜。”

  惠言和惠心连忙去安慰⺟亲。

  刘太太却说:“惠言,你送两位人客下山。”

  惠言马上取饼钥匙“知道。”

  英说:“我的车在市中心图书馆附近,送我到那里即可。”

  唐君佑也说:“我们在图书馆还有点事。”

  刘惠言说:“开头,我以为你们是兄妹。”

  英笑了“不,不。”

  刘惠言也笑“接着,又觉得你俩是同学。”

  唐君佑不出声,这分明是试探他与英的关系。

  这刘惠言不怀好意。

  唐君佑认为是他先看见英,顿觉不妥。

  只听得英说:“我们也是刚认识。”

  车子驶到市中心,唐君佑说:“在这里下车好了。”

  他替英开车门。

  看着假想敌走了,唐君佑松口气“英,去喝杯咖啡好吗?”

  英想一想,微笑“为什么不。”

  唐君佑大喜。

  他第一眼看见她就喜:全神贯注蹲在老人膝前温言劝慰,大眼睛充満同情,这样纯真女孩已不多见,许多女同学注视一辆欧洲跑车及它的司机时更为专情。

  老人与幼儿?算了吧。

  他也喜她朴素的⽩衬衫与卡其

  他们挑一张露台桌子。

  街角有艺人用小提琴伴奏卖唱。

  那是一首多年前的西班牙流行曲:“吻我,多多吻我,永远爱我,永远做我的爱人…”

  艺人唱得热情洋溢,唐君佑忽然感动,掏出零钱丢在琴盒里。

  英微微笑,她照例沉默。

  是舂季,咖啡座露台的紫藤花直探到他们脸前,年轻男女双双对对路过,又在他们邻座调笑。

  那艺人奏起另一首歌:“爱在空气中…”

  唐君佑忽然说:“你等一等。”

  他走到隔壁小店去买了一只纸盒照相机。

  “可以吗?”他举起相机。

  英又笑“为什么不。”

  唐君佑把握时机,替英拍摄照片,又请侍者帮他俩一起合照。

  年轻人似有种感觉,知道今⽇会是很重要的一天。

  “告诉我关于你的事。”

  英诧异“都讲了,‮生学‬,姓安德信。”

  “但,你是华裔。”

  英不愿多说。

  唐君佑马上识趣“我家是新移民,抵埗不到十年,⽗⺟退休前在大学教书,他们此刻在新英伦一带度假,我有两个哥哥,都已婚,一个在澳洲,一个在新加坡,都近着岳⽗⺟住,叫家⺟抱怨。”

  英忍不住笑“家里可有猫狗?”

  年轻人似要在该刹那一股脑儿把家事全告诉她。

  “有一只老金⽑寻回⽝,已经十岁…”

  忽然发觉英在揶揄他,不噤也笑了。

  “有没有好好照顾它?”

  “做过一次手术,真舍不得。”他怕会露出婆妈之意。

  英笑说:“你是一个好心人。”

  她看看手表,喝完手上的咖啡。

  “英,改天可否再约你?”

  英对他也有好感,她答:“我们通电邮。”

  他俩在咖啡室门口话别。

  驾车回到家门,英以外看到有人坐在门前等她。

  是另一个年轻人刘惠言。

  他手中提着名贵礼盒。

  英一看,是燕窝与鱼翅这些补品。

  “太客气了,我妈妈不吃这些。”

  刘惠言以为英客套“我妈说很容易做:浸了⽔,放一点到汤里或是粥里,很滋补。”

  “谢谢,进来喝杯咖啡。”

  “求之不得。”

  “什么?”英转过头看着他。

  “呵,没什么。”他満不好意思。

  英请他到会客室,斟上咖啡。

  “你家布置清雅。”

  英但笑不语。

  “伯⺟呢?”

  英回答:“出差到欧洲去了。”

  刘惠言意外“呵,伯⺟有那样重要职位。”

  英又笑。

  “家里只有你一个人?”

  英亦不想回答。

  刘惠言说:“家⺟叫我来道谢兼道歉:我家没把婆婆看好,⿇烦外人。”

  “请她不要自责,廿四小时一周七⽇年复一年照顾长者是十分辛苦的一件事。”

  刘惠言叹口气“你虽然是陌生人,十分明⽩她苦衷,婆婆记忆衰退,有时竟误会女儿是她⺟亲。”

  英恻然“也许,她俩长得相象。”

  “我见过照片,她们三代的确相似。”

  英有点惆怅,她的五官可像生⺟?她的外婆与她是否相似?统统无从稽考,真是遗憾。

  刘惠言见英忽然露出落寞的样子来,不噤纳罕。

  是他说错什么吗?

  这时,忽然有人开门进来:

  刘惠言先看见一个穿蓝⾊制服的中年家务助理,她嘻嘻哈哈与一个硕健黑⽪肤年轻人一起挽着食物篮回来。

  刘惠言一怔,那黑肤留粟米卷发的青年是谁?

  他⾼大硕健,穿短背心,露出一⾝肌⾁,感觉原始。

  只听得他亲络地说:“咦,英,你有朋友?”

  女佣即说:“我去准备点心。”

  英连忙说:“让我介绍,这是我朋友刘惠言。”

  那黑青年伸出手来“我是英的哥哥扬,英与扬,即。”

  刘惠言完全失态,他一时不知反应,英明明是华裔,怎会有‮人黑‬兄弟?

  “我要上楼做功课,你们慢慢谈。”

  扬朝他们睒睒眼,退出去。(“睒”是(目夹)的异体字,(目夹)打不出来,只好用睒代替)

  女佣璜妮达切了一盘⽔果捧出。

  刘惠言这时才回过神来。

  他想了又想,不知如何开口。

  倒是英,大大方方地说:“本来妈妈打算叫我们兄妹,后来一位中文教授知道了,说那两个字太霸道,故改作英雄的英,扬威的扬。”

  刘惠言过了一会才说:“你怎么姓安德信?”

  英忍不住取笑说:“因为家⽗姓安德信。”

  刘惠言知道暂时不宜再问下去,他说:“英,我们出去走走。”

  “今⽇也累了,我们再联络。”

  英送客人出去。

  回来时只听见璜妮达叫:“鸟的巢,鱼的鳍,华人还有什么不捞出来吃的?”

  英笑“璜妮达,说话不得带种族歧视。”

  她到楼上去找兄弟。

  扬在‮浴沐‬,电脑荧幕上亮着的是他正在设计的一个游戏项目。

  英敲敲浴室门。

  她进去坐在小凳子上。

  扬掀开浴帘看了妹妹一眼“客人走了?”

  英点头。

  “你很少带男朋友回来,也是时候了,妈担心你缺乏社。”

  “他不是男友。”

  “可是你对他另眼相看,请他⼊屋。”

  扬穿上⽑巾‮袍浴‬自帘子后走出来擦⼲头发。

  这时你可以看清楚他的脸容五官,很明显是个英俊的欧非混⾎儿。

  他坐在妹妹面前“刚才他看到我时十分诧异,不过,如果没有惊诧表现,也实在太深沉了。”

  “他只是普通朋友。”

  “他可有问你为什么姓安德信?”

  “我不想解释。”

  “他有听说我们⺟亲的大名吗?”

  英不出声。

  “他对非裔看法如何?”

  英伸手出去推他。

  扬笑“你什么都不说,不是羞聇不愿开口吧。”

  英扑上去打他,整个人跳到他背上,猴住不放。

  扬大叫,背着她跑出卧室。

  璜妮达看见了,斥责说:“孩子们,静一点。”

  英这才从哥哥⾝上下来。

  扬穿上背心短

  “英,三言两语把家庭背景代过,开心见诚,岂非更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