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上)
一对结义兄弟打了照面后,寒暄了一番,赵无恤看着韩虎⾝后的那千余人,笑道:“这就是子寅带来的州县韩兵了?”
“然。”
无恤摇了头摇道:“恨少啊。”
韩虎解释道:“虽说一县能出一师之赋,但总得留些人守城吧,故只带来了这么多。不过子泰勿忧,野王、怀县两处亦能出兵,不⽇便可抵达,我会带着四千韩卒加⼊中军佐的讨逆大军!”
反正现在赵魏韩三家已经异口同声地咬定范、中行阻挠赵氏处理家务,是首祸者,是叛逆了。这边打得热闹,新田那边韩不信和傅叟也在不断向晋侯告状,力求在获取军事优势的同时,也在朝堂争取舆论。
末了,韩虎还打趣道:“这里面弓弩手居多,这还得感谢子泰赠予的两千张弓。”
赵无恤扫了一眼,果然如此,韩氏之兵的特点是远程兵种多,几乎占了一半,能起到坚实力量的前排少,这一家的技能点,果然点歪了啊…
他知道,韩氏是留了几分气力的,但也聊胜于无,只要许诺将范氏的土地分予他们,彻底把韩氏也拉下⽔,赵氏的补给线便更加全安,胜利的步伐也又加快几分。
赵无恤寻思着,可以将范吉围困在雍邑,然≡≦,。。后故意放信使去朝歌求援,届时朝歌剩余的范兵和中行寅很有可能来救援,将他们引到这边来一战败之,则大事可定矣!
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也是他们未曾料到的。等赵韩二人抵达雍城外时,正值赵兵烈猛攻城。遍布原野的兵卒们扛着木梯向城门和墙垣发起冲锋。
“怎么不等吾等合围,这就打起来了!?”杀声震天中。赵无恤大惊,打马⼊营,抓住一个赵氏家臣问道。
那家臣抬眼一看,连忙行礼道:“禀君子,事情有变,范吉已弃城北上了,此城人心惶惶,正好可以顺势而下!”
…
沁⽔一战后,范吉只带着两千不到回到雍邑。他已经失去了野战的勇气,在王生的建议下,选择留部分兵力在雍据守,他自己则继续北逃。
赵鞅想要让全军绕城追击,但面对这种情况,虎提议道:“范吉
已经走了一天半,轻车速度很快,不一定能追上,我以为。上策是先围雍邑,设法攻下它。”
“为何?”
“如果绕过雍城北上,对这座县邑置之不理,赵军一旦前进不利。就会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而一旦我部攻下雍邑,这里将成为吾等前进的基地,前方百里之內。便再无大邑阻隔,可以横行无阻。”
赵鞅允之。雍邑守军不过千余,又被主君遗弃。故只是做了象征的抵抗,一天时间,便被赵兵攻破了。
赵无恤正好赶上了整个过程,⼊夜时分,踏⼊这个范氏县邑,无恤首先感到的是民众们透过门看向他时,眼中那深深的敌意。这种眼神,在他占领牧邑之处也见过,对于这些范氏之民而言,赵氏是杀害他们子侄,抢掠他们粮食田宅的⼊侵者。
前来门口接的周舍似看出赵无恤在想什么,他叹了口气道:“六正名为晋卿,实为六国,范吉
虽然不如其⽗远矣,却也是个守成之君,还能听进家臣劝诫,何况范武子、范文子、范宣子、范献子四代人的遗泽,岂是随便就能抹去的?”
的确,范氏家族历代家主,没一个是简单的,这也是他们如今掌握的资源和土地极多的原因。赵无恤想道:“这些范氏的城邑不好守啊,民心依然向着范氏,以舂秋之士的刚烈情,想用小恩小惠降服他们恐怕不易。”
更何况这是战争,赵氏想撑下去,就必须从敌方民众⾝上割⾁,此消彼长。
但也得注意程度,若是在此时一时脑菗,玩对待异族的屠城洗地,恐怕会引发朝歌等地范氏民众更大的抵抗,甚至让新田国人敌视赵氏。
他最后在烧得一片焦黑的雍邑府库处找到了赵鞅,赵卿正望着地上那些烧焦的粮食和器械皱眉。
“范吉前夜回到雍邑,昨⽇便走了,临走前不仅带走了能动的兵卒,还带走了大多数青壮男丁,而留下抵抗的人在投降前,竟连府库也一把火烧了,看来他们是不打算留什么东西给吾等…”
赵无恤默然半响,猛地下拜稽首道:“小子认为,范吉这是想放弃孤悬在外的雍,北上城邑密布的凡、共等地,妄图与中行汇合,收缩兵线,则进可攻退可守。若叫他得逞,战争恐怕会变得极为漫长,小子愿意帅兵作为先锋,先行进攻那一带!”
赵鞅冷笑着看他道:“怎么,现在不觉得累了?”
赵无恤额头冒出了冷汗,前夜他的确太累,加上整场战争里就自己东奔西跑,赵鞅等在沁⽔边什么都不做,还对他指手画脚,竟有些火气上头了,当众忤逆了⽗亲。
也是无恤在鲁国当一把手习惯了,忘了屈于人下的感觉,想回去,虽然的确是赵鞅欠考虑,自己也得忍耐才是。
“小子知错,甘受处罚!”
赵鞅脸上晴不定,换了过去,自家儿子胆敢这样,他肯定会狠狠打他一顿,再撵到马厩里反省,或许就一辈子不起用他了。
然而现在他却做不到,赵无恤的地位和名声几乎能与他比肩,麾下的兵卒比自己还多,在家臣里也呼声极⾼。
于是赵鞅的脚⾼⾼抬起,轻轻落下,将儿子一脚踹倒在地后,又用马鞭狠狠菗了他几下,笑骂道:“我看你是自己翅膀硬了,想与为⽗各飞一边,自立门户!”
赵无恤头⽪发⿇:“小子不敢…”
“不敢?我看你在鲁国的作为,除了篡鲁侯之位。恐怕没有什么是不敢的了!”
赵无恤也不反驳,他了
渗出⾎的嘴
。垂首暗自发笑。
骂完后,赵鞅盯着看上去在垂首认错的赵无恤。心又软了下来,哪家小子没个忤逆的时候呢?自己年轻时候,情任侠,也是将⽗亲赵景子气得不行啊。
他气渐渐消了,冷哼道:“也罢,你此番大败范、邯郸,立有大功,我也不追究你了,追究也追究不来。既然你主动请战。那这先锋之职,便给你了,从这里去凡、共不过百余里地,运气好还能逮到范吉
的尾巴!”
…
换乘赵鞅和韩氏提供的马匹,赵无恤帅三千兵卒作为前锋连夜出发,他的确逮到了范吉的尾巴,当他追上御龙旗时,已经是两⽇后了。
这里已经深⼊范氏的领地,城邑遍布。里闾间距离很短,密密⿇⿇连成一片。那些篱笆从背后,阡陌的壑沟里,一不小心就会有范氏的死忠埋伏着。
那个范氏的家臣王生的确不是简单人物。一路上都有安排人留在乡邑监视赵氏行踪,能阻击则阻击,虽然那些阵型松散的范氏兵民都被轻松击溃。
“范吉舍弃了汝等。自己奔逃回去,为何要留在这里送死?”
在名为“宁邑”的小城被赵兵冲⼊攻克后。赵无恤板着脸盘问那个留在这里守御,打光了最后一个兵卒也坚持呆在哨塔上放箭的范氏老家臣。
那名范氏老臣眼中带着理所当然的坚毅:“我⾼祖⽗服侍范武子。随他去过秦国,我曾祖⽗服侍范文子,随他在鄢陵打过仗,我祖⽗服侍范宣子,为了保护他,在栾氏叛中丢了
命,我⽗亲服侍过范献子,劫持魏氏家主时就站在⾝侧持盾护卫。到了我,也要为范氏尽忠!”
三世仕其家则君之,再世则主之,事君以死,事主以勤…六卿家臣的忠心,比鲁人对鲁侯的忠心強了不知多少倍。赵无恤竟无言以对,只能一剑斩了那人,送他尽忠去。
每个卿族都有自己的死忠,这不仅是两家宗主的对抗,也是麾下家臣妙计百出,奋勇相争的斗。
这就是战争,赵无恤自来到舂秋后,遇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战争,这已经不是旧贵族间的小打小闹了,而是不死不休的灭族之战!
这种情况下,周围处处是敌人,听闻赵兵“⼊寇”的消息,除了王生留下挡道的范兵,还有许多扶老携幼往北赶的民众,他们或畏惧兵祸,或寄希望于能到朝歌得到庇护,殊不知范吉都自⾝难保。
这些人也给赵无恤追击制造不少⿇烦,在举起屠刀驱散他们之余,无恤也恍然明⽩,当年周公愤怒地将桀骜不驯的殷商遗民称之为“殷顽民”恐怕也曾面对过相似的情形罢。
直到抵达距离凡邑很近的一处土路上,望着范吉的御龙旗已在这座⾼达数丈的县邑上飘扬,他才让众人停下了脚步。
还是迟了些。
“虽然没追上范吉,但凡、共一代的情况都摸清楚了,道路上的阻碍也肃清了,我⽗所帅的大军不⽇将推进至此。范氏的主力应该还在朝歌集结,吾等继续拔除那些碍事的小邑和里闾,接下来就必须面对依托凡、共两座坚城的范吉
,还有他麾下那些像苍蝇般讨厌的顽民了…”
此时已经是五月初,开战已经一个月了,赵无恤迫切想知道,朝歌、棘津那边的状况如何了。
后续队部中不但有一师鲁中军,一师鲁左军,一师流兵民,还有一千武卒。若能与这边汇合,仅在太行以东,赵氏兵力将超过范、中行!
他们撤离凡邑,夺取了一处小邑作为威胁敌城的桥头堡,然后开始四处去搜集粮食,为大军到来做准备,途径自然不是友善的购买,而是横征抢掠。
这是为了胜利,为了让南之地的流⾎快些止住,赵无恤无奈地对自己说道,这就是战争。
然而两⽇后,他们等来的不仅有赵鞅、韩虎率领的万余主力,还有一支旗帜歪斜的鲁兵。
“大将军,棘津失守了…”胡子拉碴的盗跖一脸的郁,自诩为善战的他,给赵无恤带来了这个坏消息。(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