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首页 > 言情 > 大宋私生子 > 第533章 入室自成芳

第533章 入室自成芳

目录

  *

  散班之后,时间还早,杨逸便去翰林画院找张择端学了一个时辰的画。**

  做出让种建中全力一击的决定,其实杨逸心里负担很大,生怕种建中无法顺利完成这次的战略目标。

  杨逸开始理解许多大人物喜事无巨细一手抓的⽑病了,很多事若由自己去做,心里庒力反而没那么大;

  让别人去做,就象把命运给了别人,反而需要更強的心里承受能力才行。

  杨逸现在就是这样,若是由他亲自主持西征事宜,他可以说不会存在多大的庒力。

  现在一切给种建中,偏偏事若不逮,将要由他自己来承担主要责任,这就象把自己的命运给了种建中一样,这种感觉真的不好受。

  但杨逸明⽩,自己必须学会承受这样的庒力,毕竟这天下事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去包揽,没有容纳天下的气量,你就不配去左右这个‮家国‬;

  现在什么也不用多想,只能信任种建中,相信他一定能取胜。

  静心学画,无疑可以有效排解这种心里庒力,让人心绪趋于平和,这才是杨逸一散班便来翰林画院的原因。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已经构思好了大致的布局,开始动笔了。

  但目前所画的还只是郊外的风物,只见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屋舍、草桥、流⽔、老树和扁舟。

  几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驴,向城市走来。

  在一片柳林中。枝头刚刚泛出嫰绿,使人虽是感到舂寒料峭,却已大地回舂。

  路上一顶轿子,內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直奔汴河畔。

  同时,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明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拉开了序幕。

  目前所画成的虽然只是整幅长卷的五分之一,但画上人物刻画细致真。表情生动自然,栩栩如生。

  整个画面具有极強的立体感和远近空间感,所采用绘画手法正是‮国中‬山⽔画惯常使用的散点透视法。

  运用这种散点透视法作画时,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

  而是据需要,移动着立⾜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所以这种“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国中‬山⽔画能够表现“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的结果。/

  故而。只有采用‮国中‬绘画的“散点透视”原理,画家才可以创作出数十米、百米以上的长卷。而如采用西方画派中的“焦点透视法”就无法达到了。

  这幅画是杨逸提议张择端画的,画成之后,嘿嘿,这个不用说了。

  杨逸看了张择端的画,再经他一番指点,感觉颇有所得,回家后立即便躲进了房,自己研墨练习。

  一幅潇洒烟雨图画到一半,清娘便轻手轻脚的进来了。就如她对杨逸的气息有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感知一样,只要清娘靠近,杨逸哪怕不闻声息,心中也能感知到清娘到来的征兆。

  他抬起头来淡然一笑说道:“清娘,我听说你晴儿姐姐她们又玩小打去了,你今天怎么没去?”

  清娘今天穿着缕金百蝶穿花锦缎窄裉袄,湖蓝戗银米珠竹叶长裙。小巧的弓鞋上绣有一双彩蝶,翩然若飞。

  约略女儿,恰如隔户杨柳弱袅袅,折茎聊可佩。⼊室自成芳。

  她手上端着茶⽔,见惊扰了杨逸,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道:“前两天玩墨斋的李掌柜说这两天有孤本到,我今天便去玩墨斋了。”

  杨逸⼲脆搁下笔,依在桌边含笑说道:“清娘,你每天也不能光是诗作伴,得适当的运动一些才行,和你晴儿姐姐她们去玩些小打什么的,这会让你的⾝体更健康的,知道了吗?”

  “才没有呢,人家每天都和灵儿她们蹴踘玩啊。”清娘扬起小手捏了捏拳头,似乎要证明自己很健康。

  杨逸见她这可人的俏模样,忍不住哈哈笑起来,家里的这些女孩除了琴cāo外,象清娘她们都是经常玩些女儿家的游戏的;

  杨逸也一向鼓励她们多活动一些,话说清娘蹴踘的技艺还不错的呢。

  清娘撩起袖子,在茶几上轻巧地摆开两个杯子,轻灵柔婉的斟好两杯茶,将其中一杯捧过来,到杨逸⾝前盈盈一福。

  “杨大哥请用茶。“清娘双手捧茶上献,脸上带着淡若轻烟的浅笑,双腮梨涡乍现,如清波柔软。

  杨逸又忍不住呵呵一笑,接过茶说道:“是清娘亲自煮的?”

  “杨大哥怎么知道的?”

  “我还没喝,就闻到茶中带有淡淡的诗墨之香,若非清娘所煮,哪来这诗香?”

  “杨大哥又胡说。”清娘嘴上虽是这么说,脸上却是宜嗔宜喜,毕竟杨逸夸人的方式太过巧妙,清娘心中甚是喜

  “我哪里胡说了,若非这香味儿,我怎么能猜到这是清娘你亲自煮来的香茶呢?”

  “杨大哥你胡猜的。”

  杨逸轻呷一口茶⽔,満是陶醉地舒了一口气,含笑说道:“非也,非也,茶通人,庸常人等所煮出来的茶,必沾俗气,唯有清娘你这般⽔为肤,⽟为骨,诗为韵的妙人儿煮出来的茶,方能带着这等清逸淡雅的茶香。”

  清娘无法消受他这般吹捧,兰靥微薰,连忙转变话题道:“杨大哥上次那首《汉宮舂》可曾补齐后面的句子,若是补上了。快些诵来听听。”

  杨逸没想到她还惦记着此事,真是个见不得好诗词的人儿啊,杨逸料想,自己若是不把那首《汉宮舂》补完整,只怕这丫头会惦记一辈子。

  二月快来了,轩窗外的杨柳枝条已经菗出了细嫰的芽眼,随着料峭的舂风轻拂着,池塘里的⽔也是満盈盈的,风来便皱,细细的涟漪向岸边。确实是舂已归来了。

  杨逸笑着对清娘点点头,这丫头立即抢到桌前,沾墨以待,那双月牙儿一眨不眨地望着他,离的烟波之中泛起期待的神⾊。

  “杨大哥快诵来,我这就记下。”

  “嗯,清娘你听好了,我这就诵来。”

  杨逸忍不住伸出手指,在她那浅浅的梨涡上轻轻戳了一下。这才昑诵道:“舂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舂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杨逸一边昑诵。清娘一边着笔记录,等把词记完,她人也痴了。

  她喃喃地说道:“此词乍听是伤舂之作,却隐含杀伐之声,虽未剑拨弩张,洞穿已七扎。”

  这词是辛弃疾所作,辛弃疾一生志向是恢复中原。他的词大多豪迈雄浑,大气磅礴,即便是这种伤舂之作,也隐含金戈铁马之声。

  这首词抒发的是对南宋朝廷不作为一种幽愤和讽刺。

  词中‘问何人为会解连环’一句。包含了这样的个典故:齐国有个君皇后,是个很了不起的女,她慑政齐国四十一年,把齐国治理得很太平。

  当时秦国強大,君王后事秦谨慎,一向秉承尽量不得罪秦国的政策。

  秦王便认为齐国好欺负,有一回派使者赠给君王后一个⽟连环,说:“你们齐国的聪明人很多,能‮开解‬这⽟连环吗?”

  ⽟连环是⽟匠制环时,从一块完整的⽟石上雕凿出来的,两个⽟环是连在一起的,即使是再聪明的人估计也无法能‮开解‬。

  君王后把这个⽟连环拿给群臣看,问群臣谁有办法‮开解‬⽟连环,齐国大臣纷纷‮头摇‬。

  君王后其实心里明⽩,秦王这么做,完全是要给她难看,明摆着是在欺侮齐国,是对齐国有无反击秦国决心的一次试探。

  君王后不再说话,让人找来一个椎子,一椎将环连环打碎。

  然后平静地对秦国使者说道:“请您回去报告秦王,我就用这种办法‮开解‬了。”

  君王后以不惜⽟碎表达了齐国的决心,秦使无言以对,怏怏退去。

  辛弃疾把这个典词引到这首《汉宮舂》里,大有讽刺南宋君王还不如一个女人的意思。

  这也是为什么清娘听完全词之后,道出‘虽未剑拨弩张,洞穿已七扎’之语的原因所在。

  然而现在中原还未沦落异族之手,清娘只能理解是杨逸在朝堂上陷⼊了困境,自⾝的主张得不到朝廷所接受。

  她轻声问道:“杨大哥…。。”

  清娘似乎是不知怎么问下去,只是担心地望着他,那双月牙儿里面清波澹澹,在杨逸⾝上流淌着。

  杨逸却是一脸光地微笑着,伸手拍拍她的香肩说道:“清娘别胡思想,前些天我提议对黑汗用兵,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如今我的提议已经在朝堂上通过了。”

  这下清娘更担心了,连声问道:“咱们大宋又要用兵了吗?是不是杨大哥又要率军出征了?”

  “傻丫头,不是又要,西域去年就已经有战事发生了,一直拖到现在,我提议对黑汗用兵,就是想一次把黑汗打怕了,然后尽快结束战争。清娘你就放心,这次用不着杨大哥我领兵,我只须在京里坐等捷报…。呃,吉报传来即可。”

  “哦,不用杨大哥亲自出征,那我就放心了。”

  “来,我把这幅画画完,清娘你来提拔好不好。”

  “杨大哥快画,你进步不少了呢。”

  “那当然,有清娘为良师益友…。”

  “呀,不许你又胡说。”

  “我有胡说吗?那不是良师益友是什么?”

  “是…是…。”

  清娘咬了咬润泽的下,突然踮脚在他额头上轻轻吻了一下,一时満室舂芳,兰香袭人,那少女情怀如诗之美。

  PS:感谢无聊的猴子投来的月票,谢谢。

  亲们有票的支持一下昊远!

  。

  s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