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豹骑
关于曹cāo最精锐的虎豹骑队部《三国演义》1里几乎没有提及倒是《三国志》里有所记载。
首先虎豹骑的统领历来都是曹氏将领比如曹纯、曹休和曹真。大家都知道曹cāo最信任曹氏将领虎豹骑历来由曹氏将领统帅由此可见其重要。《三国志·魏书》说:“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其精锐可见一斑。关于虎豹骑统领据《三国志卷九诸夏侯曹传》可知比较有名的共有八人也称为八虎骑。即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惇夏侯渊曹真曹休夏侯尚。
后我们再来看看虎豹骑的战绩吧。首先是在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南⽪之战中在场战杀死袁谭;接着又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北征乌桓时在场战斩下乌桓单于蹋顿的首级;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坂坡之战中击破刘备;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大破以马超为首的关西军团;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在下辩击破吴兰。
据《后汉书》曹cāo的军队最⾼指挥机关叫“霸府”军队分三部分:zhōng yāng军(姑且这么说不是国民的)、地方军、屯田军。地方军是州郡的守军屯田军是边防军。zhōng yāng军分內外两军外军实际是驻守在外但受曹cāo直接指挥的中军称武卫营是京城及皇宮的噤卫军是曹虎豹骑
cāo的直属队部通常10万左右。中军的中军就是虎豹骑是最核心的精锐一部分保卫曹cāo及霸府一部分常年留守皇宮统领多由曹cāo亲属统领称领军将军曹仁、曹纯都当过虎豹骑的领军将军。例如《魏书九夏侯曹传第九》说曹纯“初以议郞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从围南⽪”其他资料也很多这个虎豹骑的确是存在的而且肯定是曹cāo最強的军队。
据《三国志》的记载曹cāo是有这么一支精锐骑兵的称其为“虎豹骑”是因为他的战斗力极強作战时像虎豹一样勇猛。虽然史记书载不多《三国志》只在《武帝纪》和《诸夏侯曹传》有过记载。说他是曹cāo的精锐队部是有依据的据《三国志》裴松之注记载《魏书》说:“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可以看出这支队部的成员皆是百里挑一夸张一点来说在普通队部中可以担任将领的人在“虎豹骑”中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可以想象一下他的战斗力之強是三国队部中顶尖的。
虎豹骑”的统领历来都是曹氏将领据《三国志》中记载的仅有曹真、曹休和曹纯。曹cāo派自己最信任的曹氏将领来担任虎豹骑的统帅可见其在曹cāo心目中的重虽然关于“虎豹骑”参加战斗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仅有的一些材料看到虎豹骑的战绩。首先是在建安九年与袁谭的南⽪之战中曹纯“督虎豹骑从围南⽪”“急攻之谭败。纯麾下骑斩谭首”袁谭死于曹纯所率领的“虎豹骑”之手。其二在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时又是曹纯率领“虎豹骑”在场战斩下乌桓单于蹋顿的首级。其三在建安十三年时曹纯“从征荆州追刘备于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也就是说长坂坡之战中长途奔袭打败刘备的也是“虎豹骑”其四建安十六年曹cāo与马超作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击破西凉马超军团的还是“虎豹骑”有人说在建安二十三年曹洪、曹休在下辩击破张飞和吴兰时也是率“虎豹骑”出击的虽然曹休统率“虎豹骑”但史料中的记载看不出这一仗中曹休以“虎豹骑”进攻但我推测可能很大。从“虎豹骑”的战绩我们可以看出几乎每一场战役曹cāo都是在最关键时刻投⼊“虎豹骑”而且这支队部参与的战斗几乎都是硬仗。例如南⽪之战其实打得是很艰苦的曹cāo曾经想放弃是曹纯坚持急攻方以“虎豹骑”取胜可见这支队部的攻坚能力。另外北征乌桓和追击刘备于长坂时这支队部是经过了长途奔袭后的攻击追击刘备是“一昼夜行三百里”可见他的机动力和战斗力之強不是一般队部能比的就连擅长马战的西凉马超的军队也被其所败。所以我认为这支队部是曹cāo当之无愧的“王牌军”还有一件事可以证明“虎豹骑”的重要
就是在队部的统率曹纯死后要选新统领时曹cāo却说:“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琊?”于是不再选统率而亲自当了虎豹骑的统领可见曹cāo对“虎豹骑”队部的指挥权是很在意的因为这是他的精锐之队部。要程度这是曹cāo的一支嫡系精锐也可以算是曹cāo的“王牌军”
“虎豹骑”队部的数量史料中没有记载但因其是精锐队部选拔困难而且三国时期骑兵是很昂贵的兵种组建这样的精锐骑兵其花费应该更为可观因此数量不会很多不然曹cāo也不会在使用他时这么谨慎。但估计其数量是要多于典韦的“虎卫军”的因为他可以单独作为一支队部在场战作战因此笔者推测应该万但不会超过二、三万否则也就不会称之为精锐了。至于“虎豹骑”队部后来的去向正史中也没有记载笔者推测有两种可能其一是编⼊了曹cāo或其子曹丕的守卫队部也就是“近卫军”其二可能在三分天下大势已定后战争次数减少而规模等级扩大“虎豹骑”发挥从吴蜀皆有的隶属中军的虎骑宿卫虎骑来对照以及史料里记载的虎、豹骑为宿卫(三国志曹休传:“使领虎豹骑宿卫”)可以确定为曹cāo的相府亲兵(后来演化成曹魏的中军)的一部分。但是此后魏晋兵制皆不不见虎、豹骑的说法可见虎、豹骑作为正式军制可能存在的时间很短。作为虎豹骑的后两任统帅曹休和曹真在领虎、豹骑后都在曹cāo建安二十一年进魏王建制后拜为中领军(曹cāo任丞相后设的亲军主官后来变成曹魏的中(噤)军主官)这应该不是巧合。曹休和曹真之后曹氏弟子就不再出现任虎、豹骑的指挥官的说法而是武卫将军等正式的噤军官职然后再升中领军。可见虎、豹骑可能已经在建安二十一年后改名编⼊虎卫营骑等正式的中军编制当中。威力的机会不多而其花费又大巨可能慢慢的就撤销或被别的队部合并了。
魏武⽩手起家虽然实际是曹家军但不得不以汉的名义。其亲军制度在建安四年就任汉丞相时确立过一次到建安二十一年进魏王时又确立一次。尽管虎、豹骑从献中第一次出现是在建安十年南⽪之战但是可以估计其成立也与曹cāo建安四年的设领军(中领军)这样的丞相亲兵官职有关。不过建安四年曹cāo任丞相不久就面临官渡大战自⾝安危都难以顾及恐怕无暇在制度完善宿卫亲军因此虎、豹骑的成立是在估计在官渡大战之后。曹cāo此时威震华夏势力急遽扩张此时建立一只亲兵应该顺理成章。虎、豹骑的建制是在官渡之战后到曹cāo征南⽪的五年间可能是在官渡之战后两三年之后建立的。曹cāo“难其帅”到选定曹纯为帅当中必然有不少时间是亲领的曹纯死后曹cāo又亲领过一段时间。但是曹cāo的直属骑兵必定不是此时才建立的。⽩马之战中曹cāo亲自指挥骑兵冲锋以不満六百骑(可能有夸张但是不会太夸张)大破袁绍数千骑斩其骑将虽然有用计的成分但可见他对自己骑兵的能力非常自信(魏武军策令说是时(官渡之战)士卒[精]练不与今时等也)认为⾜以以一击十。其实曹军骑兵一直非常活跃。曹仁就是骑将出⾝的擅驰能征陶谦以骑为先锋。征张绣以议郞督骑整军败张绣。官渡之战他统帅骑兵两度战胜袁绍南下的游军。曹丕典论说他6岁骑马8岁就可以骑
此后便能左右开弓
无虚发。可见当时贵族弟子弓马娴
者并不罕见。裴注三国志引魏书说虎、豹骑或从百人将当中替补这个百人未必是骑兵军而一样可能是步兵军中弓马出⾊的将领。这也进一步说明虎豹骑的嚣张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军中精锐而且⾝份极为特殊(曹军即使数万人百人将这个级别也不低了)因此才难觅统帅。威望够的要独当一面不能统帅这些数量不多的骑兵。威望差的又不⾜以制衡。按东汉官制议郞本是600石职以议郞督骑的怪异现象在汉魏间曹军出现过两次一次是曹仁以议郞督骑另一次就是曹纯以议郞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显然这是东汉末年连年争战时的权宜之计。不过曹cāo建安四年进丞相位后官职升⾼又经官渡大战实力大为增強手下将领也⽔涨船⾼升为裨将军偏将军的甚多从600石的议郞领虎豹骑来看此时虎豹骑的规模并不大。豹骑司马印也说明了统帅的品级也就是军司马比千石这样的等级。比六百石也只⾼一级。而三**制一军不过5000人(于噤七军大约三万余人)领军将领的品级应该在将军一级比议郞军司马都⾼得多(当中还有都尉校尉中郞将等品级)。加虎、豹骑地位特出领之者的品级比一般军制应该只⾼不低因此至少此时的规模不可能很大。可能千余人(军下又分部部的统帅为校尉比较小的部可以由军司马领典韦为曹cāo宿卫亲军之时以都尉领数百亲兵再以功升校尉因此估计军司马领军大概就是这个数)这一千人应该是曹cāo转战多年收集的四方精锐老兵不可能是单单从某一部分中菗调出来了。其骨⼲可能就是建安五年二月⽩马之战那只以不満六百之数击破数倍袁绍骑兵的劲旅。按时间推算或者吕布的旧部会有一些但主要是从此前曹仁长期统帅的骑兵中选拔最合理。
三国骑兵其实主要是辅助兵种少有用来冲锋陷阵。吕布为袁绍攻打张燕亲自冲锋陷阵实际应该⾁痛的很。他手下⾼顺带领的陷阵营七百甲士作为先锋精锐却是步兵。乐进以步兵乌巢斩淳于琼南⽪之战先登斩严敬全是攻硬坚战危险大积功也快表现自然抢眼。虎豹骑在成立之初并无大的表现。建安十年南⽪之战是围攻战先锋为乐进。袁谭败走被虎、豹骑追斩。而后北征三郡先锋为张辽功第一大破敌军后虎豹骑追获乌桓单于。期间对比曹魏名将增岜易封甚多曹纯此时虽然积功为三百户亭侯却没多少英勇战绩的表现。联想起此后曹氏弟子 级三跳一样的升迁经历只能说此时的虎、豹骑并没有多少恶战。长阪追击刘备曹纯参与其中但是精骑五千是曹cāo亲自指挥的曹纯此时跟随其中。五千骑应该是全部曹cāo亲军骑兵的数量或者此时的虎豹骑尚没有五千之数。但是关西大战曹cāo纵虎骑夹击关西兵。时曹cāo炫耀过精骑五千人或者以此说此时虎、豹骑已经有5000人。但5000骑似乎不应该以曹休骑都尉或以下官职就可以领存疑。官渡之战领五六千骑的丑至少是将军以的官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