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首页 > 言情 > 带着警花闯三国 > 第66章池塘偶遇

第66章池塘偶遇

目录

  ⻩忠闻言,情知这位刘大人一定认识什么名医,赶紧冲回屋內,抱出儿子。只见这孩子倒也生得虎头虎脑,只是面如金纸,双目紧闭,已是命悬一线了。一行人上马疾行,直奔陈府,那里现在是张机的临时诊所。

  张机的手指缓缓离开那孩子的手腕,轻轻点了点头。

  刘欣急切地问道:“仲景,这孩子的病情如何?”

  张机不紧不慢地答道:“主公,这孩子脉络轻浮而又紧促,恶寒而又无汗,此乃太伤寒之症。”

  ⻩忠听他说出病症来,慌忙跪倒在地,说道:“先生既识此症,求先生救救我儿的命!”

  张机伸手扶起⻩忠,说道:“快快请起,这位兄台不必忧虑,我有⿇⻩汤一剂,连服数⽇,便可痊愈。”

  刘欣在旁边听了,也暗自松了一口气,对⻩忠说道:“你就放心吧,仲景先生医术无双,你儿子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忠朝刘欣拱手说道:“多谢大人相救小儿。”

  刘欣淡然地说道:“不要说是你的孩子,就是一名普通⻩巾贼寇的孩子,若是生了重病,被我碰上,我也会请仲景先生尽力施救的,因为无论如何,孩童是无罪的。不过,你违反军令,我却不会轻饶!这些天,你先好好照顾孩子,等孩子⾝体恢复了,你自去州牧府领罪吧。”

  ⻩忠早已经热泪盈眶,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只是频频点头。

  刘欣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拿上方子,快去给孩子抓药吧!三天后我在府中等你。”

  张机看着⻩忠离去的背影,对刘欣说道:“主公真乃仁义之士,我果然没有跟错人。”

  刘欣不好意思地说道:“行了,仲景先生不用夸我了,救死扶伤的是你,我可没做什么。对了,你的医学院已经成立一个月了,怎么不见你收一个徒弟啊?”

  张机叹了口气,说道:“唉,一言难尽啊。不要说那些士族‮弟子‬,就是寻常人家也不肯让孩子来学习医道,我的招牌都挂出去半个月了,却没人来。”

  刘欣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沉思半晌,说道:“不妨事,我让子柔先生建了个‮儿孤‬院,里面收容了不少‮儿孤‬,也设在这座府里,你有时间去那里看看,说不定能挑到几个资质不错。另外,还有许多无家可归的妇女,你也可以挑选些能⼲的,培训她们接生方面的知识。”

  张机对刘欣说的挑选‮儿孤‬做学徒很是心动,只是不明⽩接生婆有什么好培训的。其实他不知道,刘欣对这个年代妇女生养以及幼儿哺育都很担心,这两点都是制约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而人口又是他将来争夺天下的重要资源。

  刘欣意外地收得两员大将,心情大好。虽然现在还没有给他们委以官职,但这两人的能力都是勿庸致疑的,尤其⻩忠,在五十多岁时仍然能够力斩夏侯渊,现在正当壮年的他,一⾝武艺应该处于巅峰状态,估计就算碰上吕布,也有得一拼。

  南、南乡两地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复建,蒯越、韩戏也被派过去分别协助张郃、徐晃。但受到⻩巾之的影响,大到木料、耕牛,小到针头、线脑,几乎什么都缺,这时王家的商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解了两地的燃眉之急。这还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虽然每样商品加价不多,但胜在量大,王家仍然大赚了一笔。而刘欣为了昅引各地的商人参与建设,更是要求凡是与官府达成的易,一律当场结清,绝不拖欠。

  襄城的扩建工程进展相当快,不仅各‮员官‬府邸、研究院、医学院、书院同时动工,而且新城区內的主要街道、排⽔设施也开始全面修建,整个城市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各种建筑材料的需求量猛增。敏锐的商人们很快便觉察出这里面的商机,加上王家的成功案例,这些人纷纷投⼊进来,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运抵襄,保证了各项工程能够取得顺利进展。

  陈府中除了医学院和‮儿孤‬院,剩下的地方都被用于组建研究院,一批技艺⾼超的工匠被召集进来,同时开展了多项研究。凡是能进⼊研究院的,以后都算是官府中人,这条政策令那些工匠颇感‮奋兴‬,他们终于可以吃上皇粮了。据刘欣的意思,他们被分为三个等级:院士、技师和技工,不同的等级享受不同的待遇,只要做出重大的贡献,就可以向上晋升一个等级。⾝兼研究院院正和襄城建设总指挥两个职务的向朗,一时成了最繁忙的人。

  同样⼲劲十⾜的还有孔文。没用多长时间,第一批⾼质量的纸张就被生产出来了,刘欣亲自为这批纸张取名为“襄纸”随着襄纸的诞生,墨香斋也在襄、宛城、章陵、长沙四城同时开业,襄纸摆上柜台的第一天就被士族大夫们抢购一空,不得不实行限量供应。

  沮授的秘谍组织也已经搭建起来了。因为以前没有人成立过这样一个专门组织,毫无经验可以借鉴,出于培养队伍的目的,沮授先在刘欣控制下的四郡进行了试点,这样必要时由他出面,可以得到当地官府的支持。然而,沮授却开心不起来,因为他还负责着全州的财政,这么多工作同时开展,府库里的钱像流⽔一样淌了出去,让他心疼不已。

  整个襄城,要是说有谁比较清闲的话,那就是蔡邕了。虽然刘欣已经任命他担任了襄书院的院正,但刘欣希望‮生学‬们能够有一个稳定而宁静的学习场所,坚持一定要等到书院正式建成才同意他招收‮生学‬。所以蔡邕现在一直是只拿薪⽔,不用⼲活。不过,蔡老先生可不是一个闲得住的人,他将自己带来的三千余册书籍整理好了以后,又把刘欣从陈杰家查抄到的书籍也进行了精心整理。现在他又对襄西南的群峰产生了‮趣兴‬,只要天气晴好,总要出城去游玩一番。

  随着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刘欣的注意力又放到了军队建设上。他对军队建制进行了彻底改⾰,将所有军队划分成正规军和地方军两种。正规军类似于后世的野战‮队部‬,地方军则只担任一些警戒和守卫任务。南溃军也已经被打散了,分配进各地的地方军中。

  最令刘欣头疼的,便是他一直想成立的特种‮队部‬,他非常希望能够拥有一支类似后世海豹突击队之类的尖刀‮队部‬,然而他对这方面却是一无所知。为此,他不得不放下架子,虚心地向马芸请教起来。

  马芸对刘欣成立特种‮队部‬的想法十分赞同,想了一个晚上,这才对刘欣说道:“我虽然参加过军训,却没有真正当过兵,对特种‮队部‬如何训练更不清楚了。但特警的训练我是见过的,特种‮队部‬应该不同于其他‮队部‬,他的侧重点应该在单兵技能和小团队配合方面。我想还是应该先从兵员的⾝体素质方面着手,可以分为体能、野外生存、近⾝格斗、潜伏伪装几个科目进行训练。”

  刘欣仔细琢磨着马芸的话,为难地说道:“荆州一带的兵员,单从⾝体条件看,还比不上在河间招收的士兵,更不要说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了。如果想要从中挑选出⾜够的适合担任特种兵的人,恐怕有些困难。”

  马芸对此倒有自己的想法,说道:“我估计这和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草原上的民族多食牛羊⾁,而荆州一带的百姓以粟米为主,应该是蛋⽩摄⼊不⾜所致。可以考虑些办法来加強这些新兵的营养。”

  虽然面临着重重困难,刘欣的特种‮队部‬还是组建起来了,归队后的⻩忠、文聘都被刘欣任命为校尉,这支‮队部‬便由他们两个人负责。

  渐渐的已是盛夏时分,刘欣非常人化地给民工、士兵和⻩巾俘虏们在正午都安排了两个时辰的休息时间,还据张机提供的配方,为他们准备了清凉消暑的汤饮。

  盛夏是一年中最难熬的⽇子,正午的太毒辣辣地恣意横行着,柳树上的枝条都无精打采地低垂着,狗儿热得直吐红⾆头。

  马芸、卞⽟都有午休的习惯,连带着小刘裕也被哄着睡着了。自从改行不做小偷以后,刘欣也已经不适应昼伏夜出的生活了,⽩天是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觉的。外面好似下了火,刘欣自然也是不愿意出门的,百无聊赖的他只得到后花园里闲逛起来。

  最近比较忙,刘欣已经有些⽇子没有到花园里来了。花园里的花草树木都肆无忌惮地疯长着,那绿⾊又浓又深。蝉儿在树上不时发出烦噪的鸣叫声,池塘里偶尔翻起几个泡儿,想是鱼儿浮上来换气了。池塘里的荷花有的已经盛开,有的正含苞放,阵阵悠扬的蛙鸣令人耳目一新,⾝上的也似有了丝丝凉意。

  刘欣不由自主地便朝着池塘走去,只听“扑通”一声,池塘里溅起几点⽔花,一圈圈波漪向岸边去。刘欣抬眼望去,隐约看见一个绿⾊的⾝影正坐在亭边的柳树下,手一扬,池塘里“波”的一声,又起了一片⽔花。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