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首页 > 言情 > 大汉嫣华 > 五十七:舌辩

五十七:舌辩

目录

  一⽇后,吕禄再次进宮求见吕雉。

  “不怪侄子们翻覆。实在是,”他的神情有些奇异,道“昨儿个,忽然有个人闯进吕府,直斥我两位兄长,说我们偏听偏信,简直误国。”

  “‮家国‬大事岂容一介狂生胡置喙。”吕雉简直是恨铁不成钢,怒斥道“商山四皓世人称贤,又是留侯推介的,是老成持国之见。那等狂生言出不逊,你们就该将之打出去,怎么反而被他说的反复了?”

  “是,是。”吕禄低声应允,最后道“不是我们不知轻重,而是,那人实在不是一般⾝份的狂生。”

  “是谁?”吕雉奇道。

  吕禄轻轻在她耳边说了个人名。

  “是他…”吕后失声道。

  她迟疑着想了想,仰脸问道“盈儿,事关你自己,你怎么看?”

  “儿臣,”刘盈想了想,抬头道“我想亲自到吕府去看一看,那人究竟有什么理由。”

  ***********

  四匹昂头骏马拉着一辆簇新轩车缓缓的走进北第。

  轩车停在侯府门之前时围观诸人“哦”的一声点了点头“原来是吕家的人,难怪一派非凡气派。”

  吕氏一族,是当今皇后的娘家,皇帝的舅,从⾼皇帝起兵的时候就一直从龙,大汉建立起来了,吕家的长子周吕侯也亡故了。论起来,还是⾼皇帝亏了吕家。于是封吕家次子释之为建成侯,长孙台为郦侯,次孙产为侯。一时间,长安城中,吕家风头无两。

  而此时,吕府正中玄漆大门缓缓敞开,精明⼲练的吕府总管连忙出来,在轩车门下候着,低声拜道“表少爷大安,家中各位爷马上便出来着了。”

  “知道了。”玄⾐少年从车上走下来,瞧了瞧吕府门前的排场,含笑道“我不过是到亲戚家走走,不必这么如临大敌的。也不必开正门了,我还不想让全长安城的人都知道。”

  吕总管赔笑道“诺。”却依旧不敢怠慢,亲自弯着着少年从侧门而⼊,绕过⽔榭,走过曲折回廊,远远的便听着对面堂中有越争辩之声。

  “从商山来的四位老先生和那位鸣雌亭侯府的五公子都在那堂里面,表少爷要不要进去?”吕总管恭敬问道。

  “不了。”少年迟疑了一下,摇了‮头摇‬“我去隔屋听就好。”

  “此处我来就好,总管你下去吧。”吕禄从台阁那边过来,轻轻笑道,走到近前要拜,少年伸手拦住了他“我今儿来可不是为了受你这虚礼的。”他笑道“咱们做正事吧。”

  他随着吕禄走进大堂一侧的厢房,吕禄请他到隔墙一边挂着的木版画前,旋开画上人像的眼,则对面大堂之上的景象一览无余。

  大堂很是宽敞,郦侯吕台坐于上首,左侧面对着他们这边站立的是须发皆⽩的商山四皓,右侧站立的是一个青年男子,⾝着蓝⾐,负手而立,形态涓狂。

  “若此人只是一般读书人,这般放肆胡言语,哥哥们早就将他打将出去了。”吕禄在一边轻轻解说道“偏他是鸣雌亭侯的亲弟,虑着可能有其他的因由,这才禀了皇后和太子,请二位定夺。”

  “嗯。”刘盈点点头,笑道“且听听他怎么说吧。”

  堂上上座,郦侯吕台便轻轻咳了一声,问许襄道“许公子此番行事,可是得了鸣雌亭侯相术所示?”眼神中不由自出的露出期盼意味。

  然而许襄却不给面子的摇‮头摇‬道“不曾。家姐已与姐夫周游天下,小子也已经好久不曾见过他们了。”

  版画之后,吕禄不着痕迹的瞥见⾝边玄⾐少年眼底闪过的一丝与堂上吕台同样的失望。

  “那,”吕台微微拉下笑脸,向商山四皓恭敬拱手后道“四位老先生都是一时贤人,陛下与留侯都口称赞的,谋的也都是老成持国之见。他们既然已经说太子不宜出征英布,许公子又缘何敢胡闯我吕府,发那荒谬之言?”

  “是荒谬还是金⽟良言,”许襄仰首笑道“且容小子在太子面前辩个清楚。”

  吕台朝边上瞧了一眼,淡淡道“我是太子表兄,自然全心为太子打算。——你若能说服我,我自然会为你请见太子。”

  许襄悠然一笑,拢袖对对首四位⽩发皓首的老人拜道“小子不才,若有得罪之处,还请四位先生恕罪。”

  四皓神⾊难看,勉強回了一礼,由最年轻的夏⻩公崔广抚须道“许公子,年轻人⾎气旺盛一点,我是知道的。但太子乃国之本,要知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我大汉皇帝还是万金之躯呢,”许襄驳道“还不是从‮场战‬里厮杀出这大汉江山。怎的陛下可领军,太子殿下就不可呢?”

  夏⻩公窒了一窒,辩道“那不一样。陛下生来骁勇善战,太子殿下却是从未历过战阵。”

  “没有人是一开始就会打仗的,”许襄,慷慨陈词“淮侯受舿下之辱时,谁又能料到他⽇他能成我大汉战神?我大汉建国多凭一众武将,太子若连出战都不能,又凭什么服众?”

  “可是淮侯如⽇中天的时候,也没有人料到他⽇他会亡于长乐深宮,族人尽诛。”吴实冷眼旁观,冷不丁揷了这么一句“许公子,人世无常,本就是这个道理。太子不能拿这个去拼一点点运气。要知道,太子已经是太子,就算胜了此仗,陛下也无功可封于他。但他若败了,则储位摇摇坠,当此之时,陛下年纪已老,赵王年纪尚幼,私以为为太子计,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错。”许襄⾼声道“私以为,以太子如今而言,无功就是一种过。”声音铿锵,落地有声。

  他一言震住了所有人,微微一笑,转⾝在堂中踱道“陛下偏爱幼子,众人皆知的。若太子长期无功无过,则陛下越发认为太子不堪负国器重任,坚定易储之心。赵王如今年弱,还只是个孩子。但赵王总会一天天长大,到那时,是否还有一个周昌,誓死不尊皇命?”

  “四位先生只看到太子若败了这场战,储位动摇在所难免。便不曾想过,若太子胜了呢?则天下人都当看见,太子会是一个合格的储君,便是陛下也不能再轻易撼动他的储位。人说,只有千⽇做贼,安有千⽇防贼的道理?与其提防赵王,不若加固自⾝。而对战英布,正是太子最好的机会。”

  “英布骁勇善战,太子年方少艾,”甪里先生周术淡淡道“谁不知道太子若胜,则一切皆好。但实际观之,太子胜数稀少,大汉倒是有良将,问题是,太子少年之龄,能否驱使他们如意。”

  “这时候以太子之位不能役诸将,他⽇登了皇位,就能御诸臣么?”许襄⾼声道。

  这话问的诛心,堂上吕台然变⾊。

  许襄本不给他反应的机会,一气呵成的说下去“私以为,太子伐英布,有四必胜之由;英布叛汉,有四必败之由。”

  “此话怎讲?”吕台动容问道。

  “太子为奉皇命讨叛逆,英布为诸侯王毁誓叛汉。此为势,太子所必胜一也;英布所必败二也;太子倾‮国全‬之力伐淮南,诸侯襄助,英布以一国之力敌汉军,众叛亲离。此为道,太子所必胜二也,英布所必败二也。英布年老体衰而太子年青力壮,此为力,太子所必胜三也,英布所必败三也。天下初定,民心厌战,必倾汉而鄙英布,此为民心,太子所必胜四也,英布所必败四也。”

  许襄话音落地铿锵,倏然转⾝拜倒,脸却仰⾼,面向耳房方向,目光咄咄人,出言质问“太子有此四胜之由,缘何不能出战,偏要让⽗君带病亲自出征?”

  堂內堂外忽静得一静,尚听得许襄质问的余音,耳房之中忽传来一声轻笑,玄⾐少年绕出来,扶起许襄道“公子所言,无论对错,俱是为孤所思,孤不敢受礼。”

  “先生,”他又走到东园公唐秉面前,‮愧羞‬拜道“盈请先生出山,本是为襄助盈,如今却——”

  “太子心中已有定见,不是么?”东园公唐秉出声截道。

  他瞧着面前的少年,目光平和隐含微笑,并无窘迫难堪之意“我老啦。于是见事力求稳妥,太子却是年轻人,年轻人总是跃跃试,想要飞的。这本没有对错,太子不必觉得扫了我等的面子。”

  “太子有此心气是好的。也是,”唐秉朗声笑道“我大汉的储君,怎么可以是一个连战的勇气都没有的人?”

  他大笑而去,吕台看着四个老人的背影,微微‮头摇‬“一直觉得商山四皓为出尘贤人,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

  “表兄不要这么说。”刘盈微微‮头摇‬“他们的心意都是好的。表兄⽇后亦不可慢待了他们。”

  吕台不以为然,然而还是答应了“殿下,”他望着这个⾝份尊贵的表弟“你真的决定要打这场战?”

  “嗯。”刘盈点头,眸中透出一点坚毅⾊彩。

  “可是姑⺟会担心的。”

  “我知道。”刘盈安然微笑“可是我不能一直站在⺟后⾝后,不自己走出来。”

  ***********

  赠送章节送上。

  其实我很想凑⾜五个理由,刷的一下摆出来,多有气势,可是想到最后只想出四个。只好如此了。

  又到了我所不擅长的战争情节。打滚,争取尽快过去。

  历史上,刘邦是在汉十二年驾崩的,数时间,应该很快了。

  然后,我必须和无数个作者一样说一句,进包月或者是进单订,不是由作者决定的。而是由安排的。

  到目前为止,我和大家一样,不知道这篇《大汉嫣华》究竟是包月还是单订。

  不过还是请大家在上架后支持‮红粉‬票(这回是当推荐票用了。)

  亲亲大家。

  PS:如果以后上架章节后有这种碎碎念,我会检查字数,或者使用修改功能加上。不会让大家为了这种碎碎念多付钱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