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首页 > 言情 > 大汉嫣华 > 三一四:吴反

三一四:吴反

目录

  秋风吹拂着长安大地的时候,在遥远的江吴之地,吴王刘濞举起反旗。

  其实,刘濞是并不想这么早就谋逆的。

  他的确对朝廷有不臣之心。大家通是刘氏子孙,论才⼲,论战力,自己哪样比如今坐在未央宮中的刘盈弱了?凭什么便要自己的后代向其俯首称臣,但他的确没有打算这么早就刀兵相见。

  毕竟,他经营吴地不过才十几年,吴地虽富庶,但要对抗整整一个物大地博的大汉朝,还是有些单薄了!

  但是,八年前的长安之,让他不得不这么做。

  在那场动中,,他的野心被皇帝和百官侦知。这些年来,朝廷虽然不好从明面上惩治吴国,暗地里却对自己的藩国做出颇多掣肘。到了近年,吴国的发展已经进⼊一个瓶颈期,而大汉朝却从多年前的楚汉之争造成的凋敝民生中慢慢恢复起来。此消彼长,长期下去,吴国更加没有胜算。

  有时候,刘濞也会想,如果自己在当初前元七年的时候,自己没有和故齐献王密谋颠覆大汉江山的话,自己如今的境遇会不会好一点。

  但,如果时间再重来一次,他还是会再做一次的。

  因为当时实在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匈奴大举犯汉,作为皇帝的刘盈却不见踪迹,且年轻的皇帝膝下并无子嗣。自己既然遇上,自然就绝不会放过。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刘盈在最后的关头忽然出现,在⾼庙力挽狂澜,稳定住了大汉局势。若非如此,只怕现在未央宮的主人已经换成了自己了!

  吴王谋反的消息传到长安,満朝君臣哗然。

  右丞相周、左丞相张苍及御史大夫曹窟急急被宣召⼊宣室。

  宣室殿雪⽩的帐幔垂下,皇帝亦从后宮匆匆赶来“吴地的事。几位卿家应当已经听宣旨的⻩门说了!”

  因着吕太后去世时间未久的缘故,皇帝此时⾝上还服着孝服,眉宇之间的哀伤暂时褪去,取代的是一股坚毅肃杀“吴地的事,丞相应当已经听说了。

  张苍、周等人俱都拱手道“吴贼狂悖,臣等请命。率大军诛杀此獠!”

  刘盈肃声道“丞相周听命。”

  周盎然跪拜“臣在。”

  “逆王刘濞不道,辜负先帝恩旨。起兵谋逆,朕命你为大将军,率领河南六郡二十万材官杀敌。”

  周郑重道“臣遵旨,定不负陛下期待。”

  刘盈上前扶起周“周丞相,”

  “你是两朝老臣,朕和⽗皇对你都是分信任,此去平叛。你务必不要辜负朕的期待。”

  周只觉热⾎上涌,头脑一片发热“陛下放心,老臣就是拼了这条老命,也定不叫吴贼过了函⾕关。”

  “周丞相打仗多年,素来知兵,朕自然是信的过的。”刘盈开口。声音带着一点沉肃“只是除了江南吴地,朕心中尚有旁的隐忧。太后新近去世,匈奴那边可能会趁机起事,若匈奴与吴地相勾结,那大汉境况便有些不妙了。因此丞相此去,定须迅速平定吴地!卿,可知道么?”

  代表着六郡军权的虎符。在烛光下闪耀着莹莹光芒,周从皇帝手中接过虎符,将虎符举过头顶,犹如举起沉重的责任,字句顿挫道“臣定不辱使命。”转⾝退出大殿。甲胄披风扬起劲道的弧度。

  待到两位丞相离开宮殿,刘盈独自一人在宣室殿中坐了一会儿,西风从殿堂吹过,将置在书案上的奏章吹的纸页飘浮。吕后的热孝期间,皇帝只批阅重要政务,略看了看,便回了后宮。

  椒房殿中,张嫣正抱着太子刘颐用膳。大人们虽守着孝,两三岁的孩子却是不能不食荤腥的,她亲手喂着儿子吃了一小碗鲜鱼羹,接了石楠拧过来的热帕子,替他一的揩着手指。桐子和⺟亲极是亲近,腻在张嫣怀中,打了一个嗝,张嫣瞧了他一眼,角忍不住也扬起了弧度。殿中和乐融融的时候,桐子忽的开口,气问道,

  “阿娘,桐子想大⺟了,大⺟呢?”

  张嫣面上怔了怔,笑意淡了下来,摸了摸桐子的脑袋,沉静了一会儿,方开口道“桐子,你大⺟…她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

  桐子没有说话,一双晶亮的眸子満是困惑。

  张嫣辛酸一笑,哄着他道“你还小,怕是不懂阿娘说的是什么意思,桐子只需要知道,无论大⺟在哪里,大⺟都记挂着你,就可以了。

  桐子点了点头,静静的睡去了。

  刘盈从殿外进来,问子道“桐子可闹你了?”

  “嘘,”张嫣对他做了一个手势,牵着他的手轻轻的退出来。

  “桐子睡了,咱们到偏殿去。”

  “阿嫣,”刘盈看着张嫣疲惫的面⾊,微带怜惜“这些⽇子,辛苦你了。”

  张嫣嫣然一笑,⽟靥生辉“不辛苦。只是想着⺟后,还有一些难过。”

  在这座属于他们的汉宮中,吕后曾经以她刚強的心手段撑起了一座保护伞,无论是刘盈还是张嫣,都被她強势妥帖的保护过。如今,她永远的离开了他们,留下了他们,陡然之间,便难以抑制的想念和无所适从

  刘盈沉默了一会儿,笑着道“⺟后如今送⼊长陵,和先帝葬在一处。咱们虽然时时想念,但也不必太伤心了。”瞅着张嫣平和的眉眼,笑问“吴地的事情,你也当听到了,不害怕么?”

  张嫣嫣然“陛下这是拿阿嫣说笑了,吴地虽气势汹汹,却不过是疥癣小疾,陛下这些年君臣同心,却是不惧的!”

  “那便好了,”刘盈听着心中喜,眉目也舒展开来“我所担忧的却是匈奴!⺟后亡故,大汉江南动,这时候,若是匈奴南下趁火打劫。便有些捉襟见肘了!”

  张嫣吃吃一笑,将⾝子枕在丈夫的怀中“陛下也不必太妄自菲薄的。咱们大汉国力绵长,陛下这些年又暗中做了许多准备,阿嫣相信,就算是冒顿亲自带军南下,也讨不到什么便宜!”

  草原秋风吹过,丰茂的草浪犹如一道绿⾊的毯子低低伏下。显现出牛羊的影子来。站在这张毯子上,极目远望,在遥远的地方草天一际的地方,有着一抹漂亮的⽩⾊。听说那儿便是匈奴的圣地——祁连山,过了祁连山,在往南走,走上六七天,就可以到大汉了!

  大汉,大汉!

  她低下头,终其一生,也许她都没有法子回到大汉了!

  朱朱侍立在一旁,看着宁阏氏刘撷侧脸。北地经年的风霜没有减损她的姿容,反而濯洗出一份岁月沉淀的眉眼,火红狐狸大氅簇拥出她的雍容华贵,犹如一株盛放的芍药,在清冷的冬天中尽情绽放自己的美丽。

  “朱朱,”刘撷悠然开口“你说。楚地的荷花如今可谢了?”

  朱朱在她的⾝后道“奴婢没有去过楚地,不过奴婢想,楚地在关中以南,繁花开谢当比长安要晚一些,那儿的荷花现在应该还开着吧。”

  “只可惜,奴婢已经是记不得荷花开着的是什么样子了!”

  刘撷回过头去,草原凛冽的晚风将她的长发吹的飘飘而行。“咱们来匈奴有多长时间了,你还记得么?”

  “公主到匈奴十有二年,至于奴婢,距离奴婢来匈奴,已经过去了十八年了。”

  “十二年,”刘撷紧着自己的斗篷在草原上行走。“十二年,当年年轻的女子,都已经老了。舒兰和洛洛都已经不在了!”

  “胡说,”朱朱露出不忍的微笑“公主还是和当年一样的漂亮,整个王庭,没有几个可以和公主比美的阏氏。”

  刘撷抿嘴淡淡一笑,年少时所有的傲气,都在这个陌生又悉的草原上被淡淡磨去。

  远处传来骏马嘶鸣声,一批矫健的枣红马向着这边的方向飞奔而来,像是一朵快速飘浮的云,到了两个人位于的上岗下,系着长辫子的匈奴少女从马背上跳下来,迈过草原上深过膝盖的青草登上山岗“阿布,”(匈奴语,⺟,杜撰)

  有着汉人⾎统的离离居次十分美丽,她的美丽中,带着属于她的⺟亲的荏弱纤细,这让她在以丰硕健美为长的匈奴草原上,成为一朵有着特异风情的花儿,招惹了不少年轻一代匈奴儿郞的目光。

  刘撷朝她微笑道“离离,你来了?”

  “嗯,”离离好奇的顺着阿布的目光张望,远处是风吹草浪,快要⼊秋的时候,草野还是一种茂盛的青绿⾊,等到再过一两个月,这儿的青草就会全部枯萎,整座草原变成一座金灿灿的地毯。

  “阿布,你在想什么呢?”

  刘撷微笑“我呀,和你朱朱姨在说长安,离离,你没有去过大汉,不知道那儿有多么美,如今长安正是秋时,秋风吹谢了红红⽩⽩的荷花,湖上面就会结出莲蓬,划着小舟在湖上,轻轻一掰,莲子清脆慡口;到了舂天,绿⽔漾,渭⽔河边桃花一片一片的开,开的好像梦里的云霞一样,那可真的是好美啊!”

  离离睁着一双美丽的眼睛,好奇的听着阿布口中大汉的风景,阿布形容的很美很美,可是那些是她陌生的,她从来没有见过那样美好的景⾊,听着虽然很美的,可终究是有些隔膜“那可真好,有机会,离离一定去汉朝看看。”

  刘撷看了她一眼,回过头去,心中苦笑,离离虽然⾝体里流着汉人的⾎脉,但她终究是在匈奴长大,已经成了彻头彻尾的匈奴人了!

  她叹了口气,吩咐道“我累啦!你回去吧!”

  “哎,”离离笑着应了“阿布,这儿风大,你也早些回来。”

  龙城今夜无星无月,刘撷慵懒道“今儿单于歇在大阏氏的帐中,咱们闲来无事,去喝一壶酒吧。”

  “哎,”朱朱拭了腮边的一滴眼泪,笑盈盈的应道“奴婢前些⽇子刚酿了几瓮子酒,阏氏便跟我过去,奴婢将莫扎那厮撵出去,再做几样汉家吃食,阏氏便一个人慢慢享用就是了。”

  帐篷中的野菜口味难辨,唯有风勉強还残留着几分汉家口味,刘撷用了几口菜,端起金红宝酒盏轻轻饮了一口,甘甜的酒顺着喉咙流⼊腹中。王庭中,大阏氏蒂藌罗娜酿的酒烈而香醇,是冒顿单于最爱的饮品,但王庭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从汉地来的女奴酿的一手好酒,虽烈度比不得蒂藌罗娜的烈酒,却别有一股甘甜滋味。

  刘撷饮了一盏又一盏,觉得脑海中有些飘飘然,听得匈奴男子在帐篷外问道“莫扎。”

  “哎,”莫扎在外头殷勤道“大王里面请就是。”

  男子掀帘而⼊,看见帐篷中晕⻩烛火下蕖盈盈的美人,眸光一深。

  刘撷仰头饮了一盏酒,对上来人的目光,嫣然一笑“好久不见。”举起酒盏招呼“不如同进饮一瓮酒?”

  

  

  

  

  

  

  上一章 大汉嫣华 下一章(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