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首页 > 言情 > 大运河 > 第七章 江边遇亲总兵失态 海上救助烈女寻仇

第七章 江边遇亲总兵失态 海上救助烈女寻仇

目录

  秋雨连绵,古城济宁笼罩在一片烟雨濛濛之中。

  州衙门口,潘叔正摘掉蓑⾐,刚要进门,杜晓言在里面喊道:“惟献啊,南门口码头一船货物要紧急转运,送往‮京北‬,这些货物非比寻常,你要亲自押运,送到济宁边界,不允许在济宁境內出半点儿差池!”

  潘叔正只好重新披上蓑⾐,来到人声嘈杂的南门口码头,由于运河不畅,民工们要把货物一件件从船上挑下来,装到木轮子大车上。

  由于道路泥泞,货物太重,大车一路咯咯吱吱,走得十分艰难。不知道是雨⽔还是汗⽔,拉车的马⾝上都漉漉的。

  潘叔正问一个青年河工:“兄弟,为什么要把货从船上卸下来,改走旱路啊?”

  河工大声说:“运河再向北是会通河,由于河道淤积,多年已经不通⽔了。”

  潘叔正问:“你知道会通河这一段淤积的地方,有多远吗?”

  河工说:“知道,大约有二百多里。”

  潘叔正仔细打量这位河工:“你叫什么名字?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河工说:“俺是汶上人,叫李老大,常年在这里挑货、运货,经常走这一段路。”

  潘叔正闻言,陷⼊了沉思,他自言自语地说:“整个大运河只有会通河的这一段淤塞,南船北马,舟车劳顿不说,耽误多少事情,要是把这一段修通了,那该有多好啊!我要实地去走一走,看一看。”

  乾清宮,百官早朝之时,太子朱⾼炽、二子朱⾼煦在下跪听旨。中官宣读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立世子朱⾼炽为皇太子,封二子⾼煦为汉王、到云南建国,诏告天下。”

  太子朱⾼炽叩头谢恩。

  二子朱⾼煦气得一下子站了起来,大吵大闹:“⽗皇,这是谁的主意,凭什么让我离开南京?”

  朱棣:“二子,听话,这是朝堂!有事等退朝再说。”

  朱⾼煦依然不依不饶:“⽗皇,靖难之役谁一路冲锋在前,谁第一个冒死冲进南京?一定是那解学士进谗言,哼,我不当什么汉王,也决不离开南京!”

  朱棣心里软了下来:“这个,这个,唉,随你的便吧。”

  长江边,陈瑄指挥军士往大船上装粮食,准备从海路运往‮京北‬。两名锦⾐卫吆喝着,押过来一队少女。卫兵张健在陈瑄耳边说:“这些都是罪臣之女,皇上让各军将官挑选,以供将士乐。”

  陈瑄厌恶的摆摆手说:“走,让她们走,我怎么能带兵啊,那不了套吗?”

  一名锦⾐卫说:“哼,装什么正人君子,你们不要拉倒,别的军师还求之不得呢!我们带走!”

  突然,陈瑄发现里面一位脸上还带着⾎迹的少女,他脑海里立刻闪过一副画面:舟楫之上,茅⽑掀开头上的霞帔,娇羞地把一个绣球砸到自己前。

  这个女子这么像自己的没过门的子茅⽑!

  他奔过去,摇着少女的肩膀,说:“茅⽑,是你吗?”

  茅⽑抬起头来,看到陈瑄,一阵惊喜,又气愤不已:“你的茅⽑已经死了,我已是罪臣之女,艺名灵芝,将要成为人尽可夫的军!”

  陈瑄不顾茅⽑的谩骂,对着锦⾐卫说:“百户官兄弟,请把这位姑娘给我留下。”

  锦⾐卫冷笑说:“不行,你不是不要嘛,别坏了你的军纪,带走。”

  卫兵张健看到陈瑄想留下这位女子,就主动上前,搂着锦⾐卫说:“张百户,晚上别走了,我们兄弟一醉方休。”

  锦⾐卫说:“这还差不多,这位御史之女就留下吧,以后说话客气点儿!我们锦⾐卫只听命于当今圣上,谁也别想在我们面前摆谱。”

  陈瑄笑着说:“谢谢百户官,那就等我们海上回来再请你们!”

  陈瑄给茅⽑松绑,要牵着茅⽑的手上船,茅⽑‮劲使‬挣开:“哼,卑鄙小人,我自己会走!”

  军官们看到过去威严的总兵官今天失态的样子,都感到十分奇怪,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在一旁偷笑。

  陈瑄把茅⽑领到一处带铺的‮立独‬船舱,看到茅⽑⾐衫破烂,十分可怜,给她披上自己的⾐服,说:“这是我的卧舱,你就在这里休息吧。”

  茅⽑依然怒火中烧:“陈瑄,你这卑鄙小人,是你的投降,造成了京师的沦陷和我家的灭门之灾,我当时还上船上送你亲手制的绣球,我,我真是瞎了眼!”

  陈瑄:“你骂吧,解解恨,就好了。”

  茅⽑:“呸,我心里只有満腔的仇恨,骂你,你不配!”

  陈瑄:“你消消气,向前看,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我们都无力回天。”

  茅⽑:“哼,国恨家仇,刻骨铭心,岂能忘却,我一合眼就是全家惨死的景象,怎么忘?!”

  陈瑄:“那?”

  茅⽑突然向陈瑄冲去,从陈瑄间‮子套‬长剑,陈瑄眼疾手快,抓住剑刺:“茅⽑,你不能寻短见,茅府上下就剩下你一个人了!”

  茅⽑像一头愤怒的⺟狮:“我寻短见?哼,想得美,我是想杀了你!”

  ⾎从陈瑄手上滴下来,陈瑄‮劲使‬夺回长剑,走出船舱。

  陈瑄非常沮丧,自己在甲板上,望着浩渺大海和満天星斗,站了‮夜一‬,直到东方之既⽩。

  济宁州,潘叔正向知州杜晓言请示去探寻会通河淤积的情况,杜晓言不让他去,说你只要管好本州的事情就行了,不能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儿。潘叔正想了一个办法,说要去给老婆看病,请几天假,知州这回同意了。潘叔正回到家里,撺掇老婆一起去。

  张巧云问道:“那一路上有什么好吃的、好玩儿的没有?”

  潘叔正:“这个还真没有,一路上泥泞不堪,估计连个卖饭的都看不见。”

  张巧云骂道:“千里做官为发财,你整天想的是什么,自找苦头,死到外面好了!”

  潘叔正自己换了平常的⾐服,背上包袱,夹着一柄油纸伞,一路打听着,去考察河道的情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