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首页 > 言情 > 天朝之梦 > 第486章 殖民的动力是穷?

第486章 殖民的动力是穷?

目录

  “小哥,你这里的苦力都是什么价钱啊?”

  “大洋…呃,洋大姐,咱们这里的苦力都是两江运过来的,原来都是运河上跑船的壮汉,力气比牛还大,也能吃苦。就是价钱稍微⾼一些,谁让从两江过来的路费比从福建过来贵一些呢?每条汉子要汇丰行银元50块,可以签5年的契,这50块钱可以从他们的工钱里面扣的,还可以加点利息…”

  坤甸的苦力市场里面,人贩子胡雪岩正瞪圆了眼珠子在向一匹大洋马推销猪仔,这大洋马可真壮啊,个子比胡雪岩还⾼半个头,脯鼓得好像两座山峰,眼珠子又大又蓝,鼻子又⾼又,⽪肤比⽩⽟还⽩,头发则是金⻩⾊的。而且最让胡雪岩吃惊的是,这匹大洋马居然还会说广东话!

  “那他们每个月需要多少工钱?饭食又怎么算?一天工作几个小时,一个月需要休息几天,住宿又怎么解决…”

  大洋马的问题还真多,听着也是个大外行,不知道是哪个洋行大班的老婆心⾎来嘲跑来逛苦力市场?估计是不会真买的。

  不过胡雪岩还是非常仔细地回答:“他们的工钱是跟南洋这里的行市走的,在南洋,无论开矿、开厂还是开农场,赚头都是很好的,各种各样的工程也多。所以大家都急需苦力,所以这工价是不低的。即便是新来的苦力,每个月也有8块银元。饭食是东家供应,南洋的吃食便宜。有些东家就不向苦力算钱,要算的话,每个月能扣一块半。这些苦力每天能⼲洋人的12个钟点,再多就要另外加赏钱了。休息⽇是没有的,不过每年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是不上工的,但还是要给工钱的。至于住宿,让他们自己搭个窝棚就可以了,铺盖被窝什么的都用不着,给张席子就行…”

  这匹大洋马就是玛丽亚。克莱门蒂娜,她听得颇为认真。还不时点头。她是会做买卖的。塞古尔行和汇丰行在欧洲也雇有工人,她当然知道欧洲的工价是多少。这8块银元差不多就是2。7英镑,一年是32。4英镑。在欧洲来说,都是⾼薪了。在英国和法国。没有一技之长的劳工。⽇薪不过几个便士,而这些‮国中‬苦力可以赚到21。6个便士,⾜⾜⾼了几倍!应该是⾜够养家糊口了。

  “夫人。这是在下的名片,夫人若有什么需要可以差人到安徽会馆找在下的。”胡雪岩见大洋马要走,忙递上自己的名片,这匹大洋马的气质比他见过的所有洋婆子都要⾼贵,脖子上挂着的珍珠项链,手上的钻戒和象牙扇子可都不便宜。这女人一定非富即贵,要是你巴结上就发财了。

  “胡光…”玛丽亚。克莱门蒂娜微蹙秀眉,她不认得“墉”字。

  “墉,在下叫胡光墉,是顺风船行的东家之一。”

  “哦。”玛丽亚。克莱门蒂娜笑了笑,也摸出一张名片递给了胡雪岩“我将玛丽亚。克莱门蒂娜。塞古尔,是塞古尔行和汇丰行的东家之一。”

  塞古尔行和汇丰行的东家之一!真的假的?

  胡雪岩愣愣地看着眼前这匹大洋马,一时惊得说不出话来了。

  玛丽亚微笑道:“胡先生,你是船行老板,那么你有船可以出租给我吗?”

  “有有有,夫人,在下的顺风船行有一艘800吨的广船。您要租用?”

  “能运动物吗?”玛丽亚眨了眨眼睛,笑着说“是大洋马,是真正的马哟。”

  …

  “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离开家乡卖⾝到南洋来吗?”

  “没得吃,朱皇帝一来,俺们这些漕帮船工就苦了,没法再跑船,又不会别的营生,只能来南洋闯一闯了…”

  “你也是‮业失‬的船工?”

  “不是,我原来是湖南种田的,被长⽑掳了去,好不容易逃回家乡,田产却官府分给了别家,也没地方说理,只好来南洋找活路了。”

  “那你呢?你是哪里人?你为什么要来南洋?”

  “我是桂林府来的,咱们那里都是山地,贫得很,好不容易得些粮食,完绅粮(租子)再还了印子钱就没有什么多的了,听人说南洋容易过活就来了…”

  “你呢?你原来是做什么的?”

  “回先生的话,小的原来是给扬州大盐商曹三老爷抬轿子的,朱皇帝一来,咱们扬州的盐业就垮下去了,曹家也养不起那么多人,小的还想给别人去抬轿子,可是新朝的大人们都喜坐马车,小的不会赶车,就没了生路,只好来南洋闯闯了。”

  玛丽亚。克莱门蒂娜是只问不“买”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却“买”了几个看着聪明伶俐的苦力。他来东方有两个目的,一是考察和研究‮国中‬⾰命现状,并且在济世大学担任客座教授,讲授西方的哲学、政治和历史。由于他是《泰西兵略》和《泰西政略》的原著作者,他在‮国中‬和⽇本的名望比在欧洲大了许多,这也是他愿意到东亚一游的主要原因。

  二是来当欧门——恩格斯公司亚在东亚和南洋的总经理,由于朱济世和恩格斯关系密切,因而在成为大明王国国王之后向欧门——恩格斯公司采购了许多纺织品,现在明军制式军服所用的呢绒就是欧门——恩格斯公司的产品。而欧门——恩格斯公司也在1848年时在坤甸和广州开设了工厂。恩格斯就是被派来管理这些工厂的。所以他可以为自己⽗亲的工厂“买”一些工人。

  在“买”完工人之后,恩格斯又顺便考察起了‮国中‬⾰命的‮实真‬状况。当然这些问题不是恩格斯亲自去问的,他的中文还没那么溜,是由欧门——恩格斯公司驻兰芳办事处的买办去问好了,再翻译成英语告诉恩格斯的。

  “首相阁下,看来您治理下的‮家国‬情况并不太理想啊。”

  在塞古尔行开设的兰芳大饭店的咖啡厅里面,恩格斯一边品着兰芳本地产的咖啡,一边和刘鹏还有玛丽亚。克莱门蒂娜讨论起了‮家国‬大事。

  刘大丞相皱皱眉,他虽然挂着个丞相的名头,可是一直呆在欧洲搞外,內政是左宗棠在管,天知道那头湖南骡子是怎么管事儿的,居然把‮家国‬搞得民不聊生,好像比大清朝那会儿也強不到哪儿去!

  “弗里德里希,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大明的情况没有什么不理想的,恰恰相反,这种国強民穷的状况,是最符合大明帝国利益的。”玛丽亚。克莱门蒂娜基本上算是一个政治家,一路上过来就时常和恩格斯、刘鹏讨论政治问题。无论是外、內政,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就是军事上的见解也不差多少。

  她轻轻摇着象牙扇子,笑昑昑道:“恩格斯先生,在讨论‮国中‬问题的时候,您不应该忽略一个事实,‮国中‬是一个农业国。凡是以农业为经济基础的‮家国‬,人口和土地的比例就是决定国民生活⽔平还有‮家国‬
‮定安‬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而现在,大明帝国很可能已经拥有3亿到3。5亿人口,至少已经达到了其基本国土可以承载的极限。所以杰森无论采取什么国策,都不可能让数量超过整个欧洲总人口数的农民过上富⾜的生活。既然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让农民富⾜,那么还不如通过剥削农民让‮家国‬強大。在‮家国‬強大之后,用大明的剑为大明的犁夺取更多的土地…而与此同时,贫困恰恰又是人类进步、开拓和探索的最大动力,只有大明內地的农民生存艰难,他们才会不畏艰险去南洋,去満洲,甚至去澳大利亚谋求富⾜的生活。如果他们人人都安居乐业,谁会来兰芳呢?”(未完待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