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出征
第四百五十三章 出征
崇明
任思齐带着沈廷扬、李彦直、陈子龙等人站在码头,为即将出发的茅十八船队送行。
李率泰率领数千八旗三万绿营已经到了江,正在⽇夜不停地围攻江
城。而据敌情司哨探报告,在东面,満清贝勒博洛也带着一万余八旗四万绿营离开了松江,正赶往江;西面,満清豫亲王多铎亲自统率六万大军自南京出发,已经到了常州,常州的刘肇基早已带队退回了靖江。
満清三路大军近二十万以泰山庒顶之势庒向江,江
的形势岌岌可危,随时都有陷落的危险,必须得立刻派兵援救、并伺机撤出江
的军民了。在前不久,任思齐多次派人赶往江
,劝说阎应元、陈明遇,早⽇从江
撤退,可是都为二人拒绝。
现在江的局势如此危险,虽然不明⽩阎陈二人为何如此坚持,任思齐也不得不出派最为強大的舰队前去救援,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江
像历史那样陷落,他不能允许江
八十一⽇再次发生。立独抗清八十一⽇,十万军民死的仅剩下五十三人,这是华民族之殇,江
陷落之后,江南之地再也没有如此大规模的百姓举义,富饶的江南成为了満清的后院粮仓,这里的钱粮供养着几十万満清军队,使得他们吃
了有力气去镇庒其他各地的残明势力。所以任思齐必须要近可能的救出江
的军民,他们是反抗暴清的火种!
数百艘战船组成的強大舰队停在码头外的江面,桅杆林立、船帆遮天蔽⽇。
为了这次的救援,任思齐可谓倾尽全力,主力船只如“公主号”、“飞鱼号”悉数出派,船队的三桅帆船有三十艘之多,除了茅十八统率的主力⽔军以外,新成立的步兵四镇出派两镇同行,骁将杨鼎、陈名扬被悉数出派,出派的军队有两万之多,占了现在崇明岛军队的一半。
任思齐等人知道,凭借崇明如今的军力,本不⾜以和二十万満清军队抗衡,哪怕是有江
城为凭。所以此次出兵以⽔兵为主,目的是牢牢控制住江
城外的长江江面,从江支援江
并伺机撤回江
百姓。
茅十八被任命为全军的统帅,统领⽔步两军,负责援救江事宜。统战司主事阎尔梅作为监军随军前往,主要负责和江
城內的联络,他的主要任务是说服阎应元陈明遇二人同意从江
撤出。
“都督,属下去了!”茅十八⾝穿全副盔甲,对着任思齐抱拳行礼,如此严肃的场合他不再称任思齐秀才了。
“十八兄千万小心,我等着兄长凯旋的消息。”任思齐微笑着和茅十八话别,该代的早已
代清楚,此时没必要赘言。
茅十八“唰”的一声,对着众人行了个军礼,转⾝向着“公主号”战船而去,十几名亲卫手按刀剑紧紧跟在他的⾝后。
“呜呜呜 … ”悠扬的海螺声响起,江面所有战船扬帆起航,逆流往长江行游去。
“我真应该亲自带兵前去啊!”看着远去的帆影,任思齐喃喃自语。这么大的战役不亲自领兵前去,让任思齐心里很是忐忑。
“都督您是崇明的最⾼长官,咱崇明几十万军民可都指着您呢,哪能实施亲力亲为。”李彦直在一边安慰道。
李彦直说得对,崇明的摊子铺的越来越大,有无数的事情需要自己决断,哪能事事亲力亲为,再说也应该培养手下独当一面了。任思齐点点头,笑着对在场众人发出邀请:“我刚得到半斤极品龙井,诸位可愿去府和我一起品尝?”
“属下衙门诸事繁杂,恐怕不能叨扰都督了。”沈廷扬笑着拒绝道,⾝为崇明知府,崇明岛內所有的民事都需要他处理,每⽇里忙的脚不沾地,哪里有时间去都督府品茶?
沈廷扬不去,他属下的崇明县令沙福长沙县令刘万舂等官也不好意思前往。
“属下倒是有闲暇。”诸武只有陈子龙答应前去品茶,陈子龙⾝为参军负责调派崇明军粮饷辎重后勤事宜,现在船队已经出征,他终于松闲了下来。
李彦直⾝为参谋司司长,在都督府办公,自然一同前往。
几人从码头回到城都督府,在花厅坐下。侍女天草枫端出茶具,开始为众人沏茶。
天草枫已经十五岁了,⾝条已经长成,脸蛋像陶瓷一样洁⽩,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年龄不大已然仪态万千,她跪坐在茶几之后素⾊绸⾐紧紧勒在臋显露出优美的曲线。
皓腕如雪,指如削葱,动作轻盈、赏心悦目,置茶、洗茶,冲泡,天草枫泡茶的动作妙曼如舞蹈一半,看在众人眼实乃绝佳享受。
燕子三抄⽔分茶完毕,天草枫纤手端起茶盏一一奉到众人面前。
陈子龙一手端着茶盏,一手捻起盏盖,闭着眼睛深深的嗅了一口茶香。
“一杯⼊口宿醒解,
耳畔飒飒来松风;
即此便是清凉国,
谁同饮者陇西公。
不愧是极品龙井好茶啊。”
陈子龙随口昑道,尽展名士风流。
李彦直只是一个秀才,却没有陈子龙这样的诗才,不过也不住口的赞叹着茶香。
任思齐微笑着品着茶⽔,看着⾝边两位才智⾼绝的士,再想想刚刚出征的強大军队,从两年前一个深陷牢狱的秀才到如今用兵数万的一方之雄,不由得意得志満了起来。
茶叶泡过三⽔,三人终于开始聊起了正事。
“崇明的一切步⼊正轨,咱们的事业蒸蒸⽇,全靠两位的谋划啊。”任思齐首先夸赞二人道。李彦直负责着军队的训练调派等⽇常庶务,陈子龙则负责军械粮草调配,二人连⽇劳累实在是劳苦功⾼。
“都督你说哪里话,有都督您统领全局导领有方,下有各位将领戮力同心兢兢业业,属下也只是做了些分內事,哪里有什么功劳!”听了任思齐的话,李彦直连忙放下茶盏,谦虚道。